犬守夜,雞司晨。茍不學,曷為人。蠶吐絲,蜂釀蜜。人不學,不如物。幼而學,壯而行。上致君,下澤民。揚名聲,顯父母。光于前,裕于后。
【譯文】狗在夜間會替人看守家門,雞在早晨會為人們報曉,人如果不能用心學習,有什么資格稱為人呢。蠶可以吐絲,蜜蜂可以釀蜜。而人要是不學習,就連小動物都不如。我們要在幼年時努力學習,長大后學以致用,上替國家效力,下為人民謀福。這樣才會得到人民的贊揚,父母也會因為你而感到榮耀,不僅為祖先增光,而且為后代樹立起了好榜樣。
【解讀】前面列舉了圣賢人、大官吏、貧苦人、女子、老人、幼童勤學有成的事例來激勵孩子學習,用以說明學習是不分名聲顯微、地位高低、環境好壞、性別差異、年齡大小的,所有人都應該學習,都能夠學好。接下來又舉出小動物來激勵孩子的自尊心和進取心。這一段從動物的角度來激發人的自尊心,重點從價值層面來啟發人心。即使是被我們認為低等動物的狗、雞、蠶、蜂,都在創造價值,都在為別人做奉獻,作為人,自然不能無所作為。否則,不僅不成其為人,甚至連動物都不如。所以學習必須要有一種正確的價值導向。
我們來看看現代社會,隨著經濟的發展、物質的豐富,一些被稱為富二代、官二代的孩子,仗著家里條件優越,逐漸養成了一種“四體不勤五谷不分”、“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懶惰習慣;自己不但不愿意勞動創造,而且瞧不起勞動人民;不僅不愿意奉獻和付出,而且物質欲望越來越強盛,得不到滿足就牢騷滿腹,甚至巧取豪奪,實在是令人憂慮。
更加讓人憂慮的是,一段時期以來,相當一部分人的價值觀念,并不是奉獻,而是占有甚至攫取。一些學校教給學生的,不是服務人民的本領,而是投機鉆營的技巧。衡量一個人成功與否的判斷標準,不是看他為社會、為國家、為人民做出了多大貢獻、多少奉獻,為祖先爭得多大的榮光,而是看他有多少億元的“身價”。甚而至于,衡量一個單位、一個企業、一級政府的成績、政績,也往往是看其“創造”了多少“財富”,哪怕是教育、文化單位,也會以其“產業”價值大小來做衡量。至于教育對象實質上得到了什么,“文化產品”給受眾產生了什么樣的影響,既不便于用數字來衡量,也難以給出定性的評價,所以就被忽略了。
但是,只要我們細心觀察,就會發現,這種不以奉獻指數而以占有甚至攫取指數作為衡量指標的導向,引來了諸多問題。比如教育,學校為了升學率、學生為了分數,把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用在了書本知識的記憶和卷面問題的解答上,學生的德行、體能、生存生活能力,都沒有得到及時的培養和訓練,導致相當一部分人出現高分低能現象,不僅讓學生自己深感痛苦,也讓家長苦悶不堪。又如“文化產品”,一段時期以來,一些小說故事、影視作品、網絡游戲、新聞報道,大肆宣揚矛盾糾紛乃至暴力色情,傳播怪力亂神,雖然換來了一定的“經濟效益”,卻污染了人類心靈,導致人心混亂,社會問題層出不窮。再如投資,商家本著逐利的本性,往往只考慮短期的利益最大化,而忽視了其投資項目所造成的長遠影響,比如投資項目對環境的污染,對自然的破壞,對農田的侵蝕,對資源的透支。政府部門如果不能明辨利弊,不能著眼長遠,就有可能被誤導,作出錯誤的決策。雖然短時間看到了“政績”,但是“政績”背后的隱患,卻可能要花成倍的代價來彌補,甚至永遠無法彌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