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凡四訓》感悟之十八
鈺潔
什么是謙德?
就是謙敬之德。內心總是保持對人對事的恭敬態度,懂得尊重他人,敬畏真理,敬順自然。以謙虛的態度求學問,以謙讓的風格處關系,以謙恭的姿態對尊長,以謙卑的心態看自己。
為什么要修謙德?
申居鄖:好說己長便是短,自知己短便是長。
喜歡說自己好處、長處的就是過,是自己的短處,這種人通常也喜歡聽好聽的話;自己能夠內省,找到自己的過失和短處的人就是優點,這類人很樂意別人給他提建議,也能接受。
屈原: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物有不足智有不明。
什么東西都有它的不足之處,所以要取長補短,再無能的人也有我所不及的長處,只要別人有長處我們都應該去學。沒有任何人是無所不能的,也沒有誰是一無是處的。再有學識的人也不可能什么都懂,再有能力的人也不可能什么都會做。正所謂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所謂隔行如隔山,術業有專攻,有些人確實懂很多,但是不是什么都很專業,每個行業都有每個行業的技巧及可取之處,行業之間如同隔著一座大山一樣,不是想做什么就可以馬上做好的,必須有個學習和實踐的過程。只要我們能虛心地向人請教,就能得到想要的,做好自己該做的就好,每個人自然有自己的用處。
我們的優點即是我們的缺點,缺點即是優點。比如:太老實的人容易上當受騙,太過于聰明的人別人又怕被他騙。有人太老實說什么就是什么,一點玩笑都不能開,還總是被別人欺負,自己還蒙在鼓里;有人自認為很聰明總拿別人開玩笑,認為很幽默,可是運氣一直都不好,還找不到原因。有些人說老實是缺點,有人說過于聰明也是缺點。有個老實人去應聘說不出什么好聽的話,結果老板唯獨聘用了他,那叫聽話,誠實守信,但是有天家人得了癌癥,大家都用善意的謊言騙那得病的人時,他卻說出了實情,結果病人最終被嚇死,太過于老實又成了短處。有人很聰明,有些人說是優點,做事擅于找捷徑,老板剛開始覺得這人不錯,后來說他不誠實,總是偷奸;,辭退了他,后來他成為了一個出色的推銷員,業績很好,很受老板的器重。優點和缺點表面上看起來是相對立的反義詞,好像也很好辨認,不過要看處在什么樣的環境和用什么樣的眼光去看,任何事物都有雙面性,最好能辯證的看問題,不是絕對的去看。
《易》曰:天道虧盈而益謙; 地道變盈而流謙;鬼神害盈而福謙; 人道惡盈而好謙。
天道虧盈而益謙:“盈”是滿。我們看月亮的虧盈就能體會這個道理。滿月后的月亮必定是一天天地變缺,月未滿時,光明會一天天的增加,增加是“益謙”。大自然的規律就像月亮一樣,缺了會變圓,圓了也會慢慢變缺。日中則昃:是指太陽到了正午就開始要偏西了。比喻事物發展到一定程度,就會向相反的方向轉化。正所謂“物極必反”。我們常說“黎明前的黑暗”是最黑的時候,卻預示光明即將來臨。
曾國藩最喜歡的就是:花未全開,月未圓。所以他給自己的書房也起名叫“求缺齋”。就像我們都喜歡看含苞未放的花朵一樣,這種狀態讓人們心中充滿無限的遐想,擁有希望。因為我們知道花只要一開繁就面臨凋謝。就像月亮一樣圓只是一時,月缺才是常態。乾隆皇帝給自己命名“十全老人”,在他有生之年的人生和事業都很圓滿,可是在他去世后他的墓地被盜,結果還是不圓滿。人人都追求圓滿,但圓滿只是人們所希望的,沒有真正的圓滿,也只有相對的圓滿。事上花可以開,心上花不能開。事情可以做的相當漂亮,但心里不能太過于高興驕傲,一旦心花怒放了,就容易得意忘形,泰極否來也只是一步之遙。
所畏的完美主義者并不完美,在要求完美的同時就已經不再完美,在他們眼里容不得半點渣滓,因為他們主要都是要求別人和事物的完美性,從來不知道自己有多么的不完美,也看不見自己的過失,看到的大多是別人的過失。任何一個團隊的領導者如果缺乏包容心,什么事都要求完美,永遠都干不成大事。毛主席說過:“要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人”。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全國上下能一條心那是她尊重56個名族的傳統習俗,對少數民族同胞沒有分別心,也允許各種正規教派的存在,我們才有了這樣一個大家庭。鄧小平提出的“一國兩制”安全成功的收回了失地。水清則無魚,中華文化能傳承到今天,就是因為它有很大的包容性,為什么說《易經》里世間萬象無所不包,就是它存有的包容性?v觀歷史,哪一位打下天下又得民心的帝王是沒有極大的包容心的?所以任何事情都不能想象得過于完美和要求任何人、事、物太圓滿。
《菜根譚》:天道忌盈。是說:自然的規律,任何事物都忌諱太滿。所以做任何事也忌諱太絕,事事都留一點余地才好。給別人一點空間,也是給自己一點空間。
雖然我們說失敗是成功之母,但是成功也只是新一輪失敗的開始。成功之后如何能夠避免失敗才更有意義,唯有修謙才能讓人避免失敗。如果沒有修謙德,文憑越高、學問越好越驕傲,對社會的危害也會越大。謙德的益處深不可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