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凡四訓》感悟之十六
鈺潔
善行有哪些?
1、與人為善
收斂才智,勿以己之長而蓋人。
自己有才智要隱藏一點,收斂一點,不要太露鋒芒,不要去炫耀自己的財富和長處,以此去欺壓別人。凡是鋒芒畢露的人,即使有才智也沒有多大的作為,一個真正有大作為的人,一定不會去顯示淺薄,必然是渾厚老成的,人際關系很好的人,用包涵的態度對人,隱人之惡,揚人之善。
2、愛敬存心
萬品不齊,皆吾同胞,皆吾一體,當敬愛者。
君子與小人從外表上看很容易搞錯,只有存心不同。人人都有優點和缺點,而優點和缺點都不一樣,參差不齊,也有親疏貴賤,關系不一樣。但都是我們的同胞,萬事萬物和我們都是一體的,人人都該得到應有的尊重和愛戴,對任何的事物也都應該有敬愛之心。人恒愛人,人恒愛之;人恒愛物,物恒愛之。要愛人、敬人、愛物、敬物、愛事、敬事。對與我們共同生活的人、事、物抱有一顆感恩和恭敬的心。
3、成人之美
匡直而輔翼愛之,其功德最宏。
遇到有志向、有目標、有理想的人,就要設法去幫助和成就。就像很多人資助寒門學子,幫助善心人排除非議和困難,使有善心的人能把善事做全。使他們將來在社會上有成就,這個功德是最大的。就像兩口子斗氣你幫著勸和了,這也是成人之美。今天我們弘揚傳統文化只要是發心出來講的,我們一定要聽,給予鼓勵與建議,給他創造好的環境和氛圍,這個功德無量無邊。
4、勸人為善
韓愈:一時勸人以口,百世勸人以書。
人沒有不想向善的,再惡的人,也會說要修善、行善,“人之初,性本善”由此可知善心、善行是人的天性。但只要是有內在的習氣、煩惱和外在的惡緣作祟,就會作惡。他知道是不對的,會被良心譴責,如果沒有善友提醒他,幫助他回頭,幫助他正視自己所犯的過錯,就可能會越陷越深,甚至不可自拔?谡f只能利于一時,最好的工具是用文字把善言善行記錄下來,這樣便可以流傳千古。像《了凡四訓》最開始只是作為家訓,但它已經流傳至今成為了很多學者的必讀書籍,并且教化了無數人。
5、救人危急
崔子:惠不在大,赴人之急可也。
人一生中往往會遭遇不幸和讓人很尷尬的事,如果我們遇到有難的人,就像病痛在自己身上一樣,一定要及時地伸出援手去幫助他;自己的力量不夠時,可以發動大眾的力量來救援;或者見人受到冤枉也要幫他伸冤,這叫“打抱不平”。恩惠不在大,在于及時性,救急不救窮,貧困的人不是給他點財物,而是要幫助他掌握謀生的技能,幫他獨立,這才是最大的恩惠。如:公交車上有人忘帶零錢了,或是本來就沒有錢的人上了車,司機要催他下車,這時幫助他的就是救了急了;看見老人摔到地上起不來,急時把老人扶起來,也是救人之急。
6.興建大利
俗語說:一家飽暖千家怨。
只有一家吃飽了,其他的都會嫉妒和抱怨的,還有可能招來橫禍。小的為鄉謀利,大的則是為縣、市謀幸福,這是社會福利和政府分內的事,每個老百姓都應該貢獻自己的一點力量,造福大家。如果只是一個人有福,災難也遲早會降臨在這一個人身上,懂得分享才是真正的福報。如修橋鋪路建學校,就是能造福一個地區和子孫后代的善事。有眼光、有智慧、有愛心、有毅力的人才會做,做這種善事的人做什么都能成。
7.舍財作福
釋門萬行,以布施為先。
佛陀教導人修行的方法有很多種,聽說有八萬四千法門,但還是以布施為首。布施就是修福,有舍就有得。陶朱公做生意三散三聚的故事估計大家都聽說過,就因為他能舍所以才能得。舍財是讓我們不被財物所誘惑、指揮和控制,守財奴是永遠發不了大財的;把學到的知識舍出去,你會得到更多更好更精的知識,聰明智慧會越發豐富。
8.護持正法
見圣賢廟宇、經書典籍,皆當敬重而修飭之。
在中國首先要護持孔、孟、老、莊,若不在這打基礎,傳統文化就沒有了根,正法包括儒、釋、道的道統。天地有好生之德,天生之、地養之,人能明白這個道理,不但不會破壞自然,還會協助和保護自然生態。古圣先賢不是不懂科技,他們講究的是啟發智慧,理性地發展科技。古時候讀書,書本不是自己的,不可以寫字作記號,這是讓我們知道書是很珍貴的,要珍惜,要尊重,要愛護。古書如果破損了,須修補翻印流通,不至于失傳;見圣賢的屋宇古跡破舊了,要及時想辦法去修理。這都是對圣賢有敬重的心。
9.敬重尊長
我國古代很重視基礎教育,教孝、教順、教敬、教誠,以這些為教學的綱要,若教育的本質沒有認清楚,錯誤的觀念足以毀滅國家民族。從古至今只要是以忠孝傳家的家族,子孫沒有不昌盛的。傳統文化也是以孝為根本,才能傳至今天。古時選拔人才也是以孝廉為主,教師的“教”是由孝和文組成的,意思是教師是以孝道為基礎教學生知識的人,不僅要教孝道還要教其他的知識。每一個人都值得我們去尊重,如果五倫關系亂掉了,倫理毀掉了,文化也就不見了,更談不上傳承了!度倘杞洝飞险f:善之及莫大于孝,惡之及莫大于不孝。
10.愛惜物命
“惻隱之心”就是仁愛之心,憐憫之心。
其實每個人都有的。不但人有,動物也有惻隱之心,這是天性。我們生活在世間都是植物和動物用他們的生命來延續我們的生命,所以對動物和植物我們要抱有一顆感恩和憐憫的心。我們講健康飲食,少吃肉,多吃蔬菜,這也可以少殺生,多積德,還對身體有好處,何樂而不為呢?千古名句:“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币湎恳涣<Z食,“暴殄天物”是最大惡極,F代人都在講究消費,不過一定不能講浪費,浪費永遠都是可恥的。千萬不能糟蹋一切生活必需品,在飲食起居上要節儉。節儉才是富庶、康寧之道,節儉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若無儲蓄,國家如何富強?若無儲蓄,政府將怎樣處理應急事件?若無儲蓄,人民將無法面對明天的生活!
善行無數,說都說不完。綜上所述的十條,歸結起來也可以叫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這是真正的大善、真善、正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