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聯系我們
歡迎訪問遵義市中華美德文化傳播協會官方網站 (2015-9-13)
當前位置:首頁>文章>誠信篇

誠信篇

山西老農拿出欠條:“八路軍借款1100萬”,政府核實后全額奉還

2022年11月15日  閱讀次數:924



1985年,山西政府外面來了一位老農,他徘徊在門口,一會兒往里面張望,似乎內心在做掙扎;一會兒又好像想要離開,準備放棄什么。

政府里面的工作人員,早已透過玻璃門看到了這位老農,等了一會兒,便主動打開了門,走到老農面前握住他的手,親切地問:“大爺,你怎么到這里來了?是遇到什么困難了嗎?”

被人握住雙手之后,老農才停下了走來走去的步伐,仿佛找到了主心骨。他看著工作人員誠摯的眼神,最終下定了決心,將攢在手里半天的紙遞給工作人員:

“這個,也不是什么大事,我就是想問問,這張紙還算數嗎?”

老農顫顫巍巍地將紙打開。工作人員一看,大驚失色!雖是欠條,但是,借款人卻是中國共產黨,金額也高達1100萬法幣!

工作人員立馬將老農請進了辦公室,仔細詢問……這張欠條如何來的?老農又是誰呢?

1)郭建英生平,郭爺爺曾是地主

老農名叫郭建英,這張拿給工作人員的欠條,其實是從他爺爺那里一直流傳下來的。據了解,郭爺爺之前是中國的一位煤老板,由于家底殷實,再加上郭爺爺的經商頭腦,積攢了不少的家財。

郭爺爺成為了當地的一大地主,但是,郭爺爺與其他的地主不一樣,他從不會欺壓百姓,反而,經常拿出自己的錢財去救濟身邊的貧苦百姓。

說道為什么給八路軍借錢,故事還要往回推。

抗日戰爭爆發之后,人們的生活越來越難過,到處尸橫遍野,烽火連天。隨之戰事的不斷推進,人們的生活艱苦,一線的戰士們也不好過。

軍隊經常要長途跋涉去作戰,憑借戰況不斷地轉移路線,但是,由于糧食供應問題,經常在途中出現了缺少糧食的情況。

盡管將士們省吃儉用,作風嚴明,絕不浪費一粒米,但是,糧食依舊遠遠不夠。老百姓經常拿出自己僅剩下的米去接濟將士們。我軍的紀律嚴明,寧肯餓著,也不要拿群眾一針一線。所以,為了使將士們吃飽飯,很多老百姓都是做好事不留名,抱著糧食送到八路軍根據地,留下糧食就走了。

經常這樣也還是不行,無奈之下,八路軍提出了“借糧”,他們正式承諾,戰勝之后,所借糧食悉數奉還。所以,很多老百姓手中都有借條,但是,卻沒有一個人想著去兌換,只不過留作紀念罷了。

2)郭爺爺籌備糧食,我軍開欠條

一次行軍,我軍來到了山西,長途跋涉,軍中的糧食已經不多了,大部分戰士們基本上都是饑一頓飽一頓。這種狀況持續下去,我們拿什么和敵人拼?

“領導,軍中沒有糧食了!想想辦法吧,再這樣下去,還沒有打仗,我們就已經輸了……”

“對啊,領導,我們向群眾借點糧食吧,再這樣下去,真的撐不住了!”

“領導很多將士們已經幾天沒有吃東西了,我們就找群眾借一點,日后一定歸還……”

“領導,領導……”

最終,我軍領導決定向老百姓借糧食,但是,老百姓哪里有很多糧食?他們將自己可以拿出來的糧食都給了八路軍,卻遠遠不夠……

部隊再次陷入了困境,“這樣下去也不行啊,借糧食可以,但是,老百姓自己也沒有多少,這遠遠不能支撐部隊的運轉啊,這可怎么辦……”

正當部隊愁眉不展的時候,郭建英的爺爺知道了這件事情,他馬上發揮自己“財大氣粗”的優勢,籌備糧食。為了籌集到糧食,郭建英的爺爺將自己家里的許多家產進行了變賣,最終籌集到了1100萬法幣,然后,用這一千多萬的錢給八路軍送去了十車糧食。

也正是這十車糧食,八路軍的困境迎刃而解。

當郭建英的爺爺帶領人拉著十車糧食來到八路軍的駐扎地的時候,哨兵都激動壞了,直接忘記了部隊的紀律,高興地大叫,“這,這,這些真的是給我們的嗎?”

郭建英的爺爺表示,“自然是給你們的,這是給我們國家的英雄的,大家辛苦了,我的能力有限,希望大家不要嫌棄……”

哨兵馬上通知領導來查看,領導流下了兩行清淚:“同志啊,實在是太感謝了,我們最困難的時候,老百姓都爭先恐后地來幫我們渡過難關……”

說完,就拉著郭建英的爺爺進屋喝茶,并表示要給郭建英的爺爺開欠條,但是,郭建英的爺爺一聽,馬上拒絕了,“你們為了國家,為了我們,不顧性命去殺敵,我們老百姓能做的只有這些,還拿欠條,這完全沒有必要……”

但是,部隊的人也堅持,“您不收下欠條,這糧食我們也不能收……”幾番推遲之下,無奈,郭建英的爺爺還是收下了欠條。

郭建英的爺爺當時拿著欠條,也并沒有去找共產黨兌換,只是一個念想罷了。戰爭結束后不久,郭建英的爺爺也因病去世了。

臨死前,他將自己的后代喊到床邊,告訴了他們,有一張來自共產黨的欠條,讓他們好好保管,“我不是讓你們去討債,只是讓你們記住,這是為我們國家留過血,殺過敵的英雄……”

就這樣,這張欠條成為了郭建英家的傳家寶。郭建英的爺爺再三表示,不到萬不得已,這張欠條不得使用……

3)家中遇難兌換欠條,核實欠條悉數歸還

如果,生活一直平平淡淡,也就沒有什么說的,但是天有不測風云,這張欠條還有派上了用場。

郭建英的父親得到欠條之后,帶著孩子搬了家。最后去世之前,將欠條給了郭建英,還是萬般叮囑,不到萬不得已,不要使用。郭建英接過欠條,也是小心翼翼地收納,以后再給自己的孩子……

但是,八十年代,郭建英的妻子病倒了,本就不富裕的家庭無疑不是雪上加霜。為了給妻子治病,家中所有的積蓄全部消耗殆盡,但是,妻子并沒有好轉,資金十分緊張。

最后,他想起了自己的傳家寶。他小心翼翼地拿出傳家寶,將欠條攢在手里很久很久,為了救妻子的命,最終他帶著欠條,來到了政府門口。

對于郭建英來說,起初他的內心是緊張的,畢竟時隔多年,而且借款人早已去世,這死無對證的東西,別人還會承認嗎?而且,將欠條拿去用了,他覺得愧對國家,愧對爺爺,所以才有了開頭那一幕,郭建英拿著欠條在門口徘徊了很久……

工作人員請來專家進行鑒定,最終證明這張借條是真實的,上面的蓋章也是具有法律效力的,上面還有當初領導的簽名;又找到了相關的知情人員,最后證明,郭建英說的沒有一句假話。

欠條的真的,但是這件事該怎么解決呢?畢竟那個時期的百姓也很不容易,更何況數目這么多,借條的金額是很多,但是是法幣,隨著國家經濟的不斷發展完善,其實,這張欠條的價值已經不大了。

為了給予郭建英最大的幫助,政府人員表示,將法幣換算成人民幣給郭建英。對于這個決定,郭建英沒有絲毫意見,他表示,“實在是太不好意思了,如果不是我老婆生病了,我也不會來麻煩政府,這張欠條也不會使用……”

政府給郭建英的妻子安排了最好的醫院。之后,郭建英時常想起這件事,“我太感謝政府了,過去了這么久的事情還記得,但是,我總覺得對不起爺爺……”

當初已經答應了爺爺,這張欠條一定要作為家族的傳家寶,一直流傳,告訴子孫后代,當年的軍人,為了我們現在的美好生活,做出了多大的犧牲。但是,怎么也沒有想到,卻在自己的手中被兌換了……

郭建英將欠條兌換的事情很快受到了媒體的關注,媒體對事情進行了解之后,沒有一個人不在感嘆“軍民一家親”。很多人支持郭建英的做法,畢竟人命永遠是最重要的。


這件事情,直到現在還是爭論不休,很多人表示,再困難也不要拿出來,因為它的價值無法估量,F在這張進入博物館,會有更多的人看到這個無價之寶,郭建英的后代也可以去博物館看看自己的祖先做了怎樣的好事。這樣意義不是更大嗎?

其實,新中國成立之后,政府在全國各地開始搜羅各大欠條,希望兌換自己的諾言,只要老百姓拿上了欠條,政府都會如數歸還,很多人政策出來就去進行了兌換,政府也實現了自己的承諾,只要欠條是真的,都不會拖欠。

但是,還是有很多人沒有選擇兌換,因為他們在幫助戰士們時,本來就沒有想過回報,收下欠條,只是為了讓將士們安心,也沒有想過去兌換。其實,無論是哪種行為,我們都是可以理解的。

在戰爭的時候,人們都愿意節衣縮食,將物資送到前線,讓戰士們安心打仗。對于他們,我們永遠心懷感激,因為他們的善舉,不但幫助了將士們,更創造了我們美好的現在。





遵義市中華美德文化傳播協會

簡 介

遵義市中華美德文化傳播協會成立于2015年6月14日,是經中共遵義市委宣傳部(市文明辦)批準的直屬志愿者團隊,經遵義市民政局批準注冊登記的公益性、群眾性、非營利的社會團體,現有團體會員單位9家,會員150余人,志愿者80名。2016年12月25日成立黨支部,現有黨員52名。支部充分發揮示范引領戰斗堡壘作用,有力地推動了協會各項事業的發展。

目前,協會有分支機構3處:遵義市中華美德文化傳播協會播州區聯絡處(負責播州區工作)、遵義市中華美德文化傳播協會湄潭縣聯絡處(負責湄潭縣工作)、遵義市中華美德文化傳播協會務川縣聯絡處(負責務川縣工作)。內設機構10個部門:辦公室、組織部、宣講團、理論研討部、對外聯絡部、經典誦讀推廣部、家風家教工作部、中醫養生文化推廣部、知行藝術團、志愿事業服務部(上善若水助困團)、另有10家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家風家教、經典誦讀)推廣站。

本會宗旨:遵守憲法、法律、法規和國家政策,遵守社會道德風尚。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在遵義市市委宣傳部(市文明辦)、遵義市民政局領導下、指導下,認真貫徹落實中辦、國辦印發的《關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教育部、國家語委下發的《中華經典誦讀工程實施方案》《中華人民共和國家庭教育促進法》,民政部、全國婦聯印發的《關于加強新時代婚姻家庭輔導教育工作的指導意見》。積極開展美德文化進社區、校園、機關、企業、監獄、部隊;主辦具影響力的大型優秀傳統文化公益論壇、講壇;廣泛開展志愿公益服務活動,踐行中華美德;每周日下午堅持開設公益講課,宣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明禮知恥、崇德向善的良好社會風尚。協會至成立以來,為遵義精神文明建設作了力所能及的貢獻。

2018年,遵義市中華美德文化傳播協會榮獲2018年全國社科組織“先進單位”榮譽稱號。2020年,貴州省社科聯曾到我會考察,擬授予貴州省社科示范基地。2021年7月,遵義市中華美德文化傳播協會黨支部被北京路街道黨工作委員會授予“先進基層黨組織”榮譽稱號。2021年12月,我會被遵義市精神文明辦、遵義市民政局、共青團遵義市委推選為“疫情防控最佳志愿服務組織”。協會湄潭縣聯絡處已被湄潭縣委宣傳部授予《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2021年國際志愿者日,湄潭縣聯絡處獲得了市級優秀志愿服務組織獎,獲得縣級最佳志愿服務組織獎、最佳志愿服務項目獎。

本會的理念是:傳中華美德文化,做上善若水之人;燃燒自己,溫暖他人;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

本會的業務范圍:開展美德文化交流學習、公益師資培訓,開展美德文化教育、志愿公益活動,開展家風家庭教育,興辦公益企業。

現辦公地址:遵義市紅花崗區丁字口遵義中山醫院二樓。

聯系電話:182 1212 8998   182 8512 1401

對公賬戶信息: 

開戶行:貴州銀行遵義紅花崗支行 

賬號:0226001100002365 

名稱:遵義市中華美德文化傳播協會


遵義市中華美德文化傳播協會

                                         2022年8月


業務主管單位:中共遵義市委宣傳部(市文明辦)

登記管理機關:遵義市民政局


遵義市中華美德文化傳播協會 版權所有

地址:遵義市紅花崗區丁字口中山醫院二樓    聯系電話:13984979998    郵箱:827838515@QQ.com

黔ICP備15014843號

官方微信
聯系我們
在線留言
全黄色免费噜噜|狠狠cao丝袜免费视频|最新在线黄片观看|毛片在线观看高清无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