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日上午,遵醫附院血液內科應用單倍體造血干細胞移植治療首例急性白血病患者順利出院,標志遵醫附院血液內科白血病造血干細胞移植技術進入國內一流水平行列。
記者到達遵醫附院血液內科時,科室的任明強主任醫師正在給移植了造血干細胞的患者進行臨床查房。
記者了解到,患者只有16歲,今年4月因為高熱不退來院治療的,結果診斷為急性髓系白血病。
遵醫附院血液內科副主任 任明強
門診時看到一些正常血常規不應該出現的白血病細胞出現在血常規上,我們就高度懷疑是急性白血病。將患者收入血液內科病房后,我們為患者做了骨髓穿刺,同時還做了細胞的免疫分型,白血病相關的基因和染色體,急性白血病的危險分層,最終為確診急性髓系細胞白血病M2型。
由于患者經過多療程化療后,體內仍殘留部分有白血病細胞,若不積極治療采取其他治療手段,白血病很快將復發。而異基因造血干細胞移植是唯一可能治愈急性白血病的診療技術。
遵醫附院血液內科副主任 任明強:
傳統尋找供者的方法,主要是從同胞的兄妹中尋找,但是同胞兄妹配型的機會只有25%,患者并沒有配上。另一個途徑是通過中華骨髓庫尋找供者,但中華骨髓庫來尋找供者等待的時間比較長,一般要3個月到半年,而骨髓庫找到供者的機會也只有十萬分之一。
針對這位患者遇到的情況,遵醫附院血液內科采用了單倍體造血干細胞移植技術。
遵醫附院血液內科副主任 任明強:
我們最終選擇的供者是患者的姐姐。以前配型不相合的親戚是不能做供者的,但是隨著移植技術的發展,我們可以選擇這種配型不相合的親屬,包括他的父親、母親,同胞兄妹,子女,或者表兄弟、堂兄妹都可以做供者。也就是說,以后的白血病病人,做造血干細胞移植時基本上都能找到供者,這就徹底解決了以前很多病人找不到供者的難題。
從9月1日回輸造血干細胞,患者的狀況也在逐漸好轉,移植后并發癥也得到了有效控制。
遵醫附院血液內科副主任 任明強:
難點是后期的并發癥處理。因為不相合的造血干細胞供者做移植后,會發生白血病移植的排斥反應,例如GVHD移植物抗宿主病,還有感染,包括病毒像巨細胞病毒感染,真菌感染的發生率,會比相合的病人要更高;另外造血重建的難度也更大,總體的難度比配型相合的供者做干細胞移植要高的很多。
這次移植的成功,不僅代表遵醫附院血液內科造血干細胞技術已經達到了國內的先進水平,同時方便了遵義本地、乃至黔北地區的患者可以就地治療,不用外出就能享受高效、優質的國內一流的造血干細胞移植的醫療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