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遵義飛鴿國有林場地處遵義習水、重慶交界處,是2011年飛鴿國營采育林場和小橋國營采育林場合并而成立的。1963年以來,飛鴿國有林場累計人工造林50000多畝。飛鴿國有林場改革后,管理國有林面積從78000畝增加到160373.2畝,森林覆蓋率達98.71%。
劉仕明,是林場的一名護林員,工作近40年,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安靜地守護著棵棵林木、珍愛著這一片林區,默默付出用心為林區安全創造條件,沒有發生過火警,更沒有盜伐林木......
那山、那水、那石
那一片林區
用心呵護,四十年如一日
與大山作伴
默默守護著飛鴿的青山綠水
堅守
“為什么能夠堅守40年?”劉仕明的回答簡單樸實,他說:“對飛鴿的感情太深了,在崗一天,就要巡護一天。路上哪里有彎路,哪棵樹怎么樣,都能記住!本驮谶@樣一條崎嶇、孤獨的山路上,劉仕明來回走了40年。
擔當
他常說:“護林員的工作崗位在山梁溝壑,不是在辦公室,只有每天上山巡查,才能盡到護林員的職責!睙o論是刮風下雨,還是酷暑嚴寒,都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日日巡山、月月護林、年年輪回,穿行于林區。
劉仕明守護的林區有4000多畝,按照工作慣例,每天要巡護三次,平均每次要走4-5公里。
愧疚
劉仕明是遵義新舟人,從老家到飛鴿國有林場有200多公里,距離遠,不能經;丶,工作在外,與家人聚少離多。
那些流逝的光陰故事里,更多的是他堅守林區的自豪,也有著他無法陪伴妻兒、孝敬父母的酸楚?擅鎸ρ沧o的山林,他和所有的護林員一樣,無論春夏交替、秋冬更迭,只能舍小家、為大家。
從木到林到森
劉仕明成為了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
見證者
如今
飛鴿國有林場
也成為了
長江上游生態屏障的綠色根基
簡 介 遵義市中華美德文化傳播協會成立于2015年6月14日,是經中共遵義市委宣傳部(市文明辦)批準的直屬志愿者團隊,經遵義市民政局批準注冊登記的公益性、群眾性、非營利的社會團體,現有團體會員單位9家,會員150余人,志愿者80名。2016年12月25日成立黨支部,現有黨員52名。支部充分發揮示范引領戰斗堡壘作用,有力地推動了協會各項事業的發展。 目前,協會有分支機構3處:遵義市中華美德文化傳播協會播州區聯絡處(負責播州區工作)、遵義市中華美德文化傳播協會湄潭縣聯絡處(負責湄潭縣工作)、遵義市中華美德文化傳播協會務川縣聯絡處(負責務川縣工作)。內設機構10個部門:辦公室、組織部、宣講團、理論研討部、對外聯絡部、經典誦讀推廣部、家風家教工作部、中醫養生文化推廣部、知行藝術團、志愿事業服務部(上善若水助困團)、另有10家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家風家教、經典誦讀)推廣站。 本會宗旨:遵守憲法、法律、法規和國家政策,遵守社會道德風尚。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在遵義市市委宣傳部(市文明辦)、遵義市民政局領導下、指導下,認真貫徹落實中辦、國辦印發的《關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教育部、國家語委下發的《中華經典誦讀工程實施方案》《中華人民共和國家庭教育促進法》,民政部、全國婦聯印發的《關于加強新時代婚姻家庭輔導教育工作的指導意見》。積極開展美德文化進社區、校園、機關、企業、監獄、部隊;主辦具影響力的大型優秀傳統文化公益論壇、講壇;廣泛開展志愿公益服務活動,踐行中華美德;每周日下午堅持開設公益講課,宣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明禮知恥、崇德向善的良好社會風尚。協會至成立以來,為遵義精神文明建設作了力所能及的貢獻。 2018年,遵義市中華美德文化傳播協會榮獲2018年全國社科組織“先進單位”榮譽稱號。2020年,貴州省社科聯曾到我會考察,擬授予貴州省社科示范基地。2021年7月,遵義市中華美德文化傳播協會黨支部被北京路街道黨工作委員會授予“先進基層黨組織”榮譽稱號。2021年12月,我會被遵義市精神文明辦、遵義市民政局、共青團遵義市委推選為“疫情防控最佳志愿服務組織”。協會湄潭縣聯絡處已被湄潭縣委宣傳部授予《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2021年國際志愿者日,湄潭縣聯絡處獲得了市級優秀志愿服務組織獎,獲得縣級最佳志愿服務組織獎、最佳志愿服務項目獎。 本會的理念是:傳中華美德文化,做上善若水之人;燃燒自己,溫暖他人;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 本會的業務范圍:開展美德文化交流學習、公益師資培訓,開展美德文化教育、志愿公益活動,開展家風家庭教育,興辦公益企業。 現辦公地址:遵義市紅花崗區丁字口遵義中山醫院二樓。 聯系電話:182 1212 8998 182 8512 1401 遵義市中華美德文化傳播協會 2022年8月 業務主管單位:中共遵義市委宣傳部(市文明辦) 登記管理機關:遵義市民政局
遵義市中華美德文化傳播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