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叫趙友良,50歲。
她叫簡琴,43歲。
他們一個沒有雙手,一個雙目失明。
他們是一對普通的夫妻。
相互照顧
夫妻倆生活在正安縣中觀鎮的大山深處。
趙友良幼年燙傷截肢失去雙手,簡琴兒時患病拖延治療雙目失明。
曲折蜿蜒的山路,滿是碎石和凹凸不平的土坑。趙友良背著竹筐走在前面,簡琴扶著竹筐走在后面,兩人一前一后,臉上洋溢著笑。
簡琴說:“這條路我們已經走了十多年了,因為有他在前面,所以我從沒有摔過跤。他就是我的眼睛!
從1999年結婚至今,趙友良和簡琴便克服著重重困難,一路相伴前行。
風雨同舟
到達田地,趙友良示意簡琴摘煙葉、向前走、放進竹筐。
兩人配合默契,速度飛快,不一會兒便除完了草,摘完了煙葉。
夕陽西下,結束一天的工作后,像來時一樣,簡琴將手搭著趙友良背上的竹筐,笑著對田埂里的小兒麻痹癥的弟弟喊道:“趙友,回家!”
趙友良說:“她比我辛苦。不管是做什么,她都鼓勵我要去試一下。賺錢也好,虧錢也罷,總之先試試!
像是嚴冬里的一把熱火,趙友良和簡琴相互溫暖著苦難中的對方。
相濡以沫
為了在干活時更安全,趙友良買了一臺帶有傳送帶的鍘草機。
趙友良說:“錢貴一點都無所謂,安全第一。保護她的手就是保護我的手!
靠著自己的勤勞,夫妻倆擺脫了貧困,還擁有了一棟二層小樓。
等兒子結婚,女兒考入大學,趙友良便打算退休,和簡琴好好享受一下幸福。
鄰居開玩笑地說,路邊的那兩棵互相依偎的百年老樹,就像他們兩人,總是在一起。
坎坷中相守,平凡中相伴
愛是一瞬,亦是一生
簡 介 遵義市中華美德文化傳播協會成立于2015年6月14日,是經中共遵義市委宣傳部(市文明辦)批準的直屬志愿者團隊,經遵義市民政局批準注冊登記的公益性、群眾性、非營利的社會團體,現有團體會員單位9家,會員150余人,志愿者80名。2016年12月25日成立黨支部,現有黨員52名。支部充分發揮示范引領戰斗堡壘作用,有力地推動了協會各項事業的發展。 目前,協會有分支機構3處:遵義市中華美德文化傳播協會播州區聯絡處(負責播州區工作)、遵義市中華美德文化傳播協會湄潭縣聯絡處(負責湄潭縣工作)、遵義市中華美德文化傳播協會務川縣聯絡處(負責務川縣工作)。內設機構10個部門:辦公室、組織部、宣講團、理論研討部、對外聯絡部、經典誦讀推廣部、家風家教工作部、中醫養生文化推廣部、知行藝術團、志愿事業服務部(上善若水助困團)、另有10家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家風家教、經典誦讀)推廣站。 本會宗旨:遵守憲法、法律、法規和國家政策,遵守社會道德風尚。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在遵義市市委宣傳部(市文明辦)、遵義市民政局領導下、指導下,認真貫徹落實中辦、國辦印發的《關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教育部、國家語委下發的《中華經典誦讀工程實施方案》《中華人民共和國家庭教育促進法》,民政部、全國婦聯印發的《關于加強新時代婚姻家庭輔導教育工作的指導意見》。積極開展美德文化進社區、校園、機關、企業、監獄、部隊;主辦具影響力的大型優秀傳統文化公益論壇、講壇;廣泛開展志愿公益服務活動,踐行中華美德;每周日下午堅持開設公益講課,宣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明禮知恥、崇德向善的良好社會風尚。協會至成立以來,為遵義精神文明建設作了力所能及的貢獻。 2018年,遵義市中華美德文化傳播協會榮獲2018年全國社科組織“先進單位”榮譽稱號。2020年,貴州省社科聯曾到我會考察,擬授予貴州省社科示范基地。2021年7月,遵義市中華美德文化傳播協會黨支部被北京路街道黨工作委員會授予“先進基層黨組織”榮譽稱號。2021年12月,我會被遵義市精神文明辦、遵義市民政局、共青團遵義市委推選為“疫情防控最佳志愿服務組織”。協會湄潭縣聯絡處已被湄潭縣委宣傳部授予《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2021年國際志愿者日,湄潭縣聯絡處獲得了市級優秀志愿服務組織獎,獲得縣級最佳志愿服務組織獎、最佳志愿服務項目獎。 本會的理念是:傳中華美德文化,做上善若水之人;燃燒自己,溫暖他人;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 本會的業務范圍:開展美德文化交流學習、公益師資培訓,開展美德文化教育、志愿公益活動,開展家風家庭教育,興辦公益企業。 現辦公地址:遵義市紅花崗區丁字口遵義中山醫院二樓。 聯系電話:182 1212 8998 182 8512 1401 遵義市中華美德文化傳播協會 2022年8月 業務主管單位:中共遵義市委宣傳部(市文明辦) 登記管理機關:遵義市民政局
遵義市中華美德文化傳播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