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聯系我們
歡迎訪問遵義市中華美德文化傳播協會官方網站 (2015-9-13)
當前位置:首頁>文章>感動中國年度人物

感動中國年度人物

3歲女兒一眼認出爸爸石像!含淚擁抱久久不舍離去

來源:共青團中央  2022年7月19日  閱讀次數:545


去年這個時候,不少人被這條視頻打動流淚,而視頻背后的故事,更讓人感動心痛。視頻拍攝于四川涼山,支教結束離開的何雨情,記錄下了前來送別的學生,他們一路追著車跑,哭著和她說“何老師再見”。

讓何雨情決定來涼山的,是她做志愿者時認識的好友張曉林,此行,是為了實現,她和張曉林共同的心愿,也是他的遺愿,


一次普通的駕車出游

改變了他的人生軌跡

2014年3月,從老家江蘇如皋出發南下,在開往云南麗江的途中,張曉林看見4個山里孩子,衣衫襤褸、抱著木柴,于是,他從車上拿了幾袋餅干給孩子們,隨手拍了張照片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當張曉林返回家時,意外發現不少朋友,給他寄來衣服、被子和書包,堆得像小山一樣,有人留言:“請轉交給山里的孩子”,“沒想到這么多朋友關注這些山里娃!”

張曉林尋思著,無論如何也要找到那幾個孩子,把這份愛心送過去,又經過大約10天奔波,張曉林找到了位于云南寧蒗縣境內,那條山間小道,這次與孩子們同吃同住的經歷,讓張曉林下定決心:一定要為大山里的孩子們做些什么,距離寧蒗縣不遠的四川大涼山,則成為了他扎根的地方,此后,張曉林當起了穿梭于深山老林的“快遞員”,一次次將愛心物資送到孩子手中。


建橋——他讓哈地村

依靠鐵索出行成為歷史

當年5月,張曉林帶著女兒和愛心物資再出發,目的是俄亞鄉哈地村村小。從鹽源縣城出發3個小時后到達木里縣,2個小時后到達俄亞鄉哈地村進山口,汽車開不進,交通工具換成驢和馬,人牽著牲畜,牲畜背著愛心物資,徒步5個小時,到達一條寬約20米的大河,坐著“油桶”心驚膽戰地過河,然后用2個小時的翻山越嶺,抵達哈地村小,“太窮了,到現在還沒通路、通電,如不是親眼所見,不敢相信還有這種地方”張曉林說。

盡管有所準備,哈地村小的環境之差,還是讓張曉林“驚呆”了,石塊搭建的房屋、低矮陰暗,課桌、黑板簡陋至極,孩子們衣著破爛,令人心疼“希望社會各界愛心人士,能獻出你們的愛心,讓他們也能在有朝一日,到外面看看這個世界!”

張曉林在自己的朋友圈里如此寫道,他萌生了要為當地,建橋、修路、建學校的念頭,他發誓說“橋不修好,我不回江蘇!”


一頭扎在涼山

把一個念頭變成事實

2014年7月18日,村民們的熱烈慶賀和感激之中,哈地橋建成,哈地村300多名村民依靠鐵索出行成為歷史,“你,就是我們哈地村的大恩人”,村民在橋頭激動地對張曉林說。從一座橋開始,一所學校,一口井,一條路……

張曉林讓這座大山地覆天翻,小學從大涼深山冒出來,他卻說自己一開始是“被逼”的,“那邊很多孩子要走三四個小時去上課,特別遠”。張曉林漸漸意識到,教育才是幫孩子們改變命運的根本。此后,他開始通過個人力量,募資給大涼山修建希望小學。

2016年6月16日“阿仲希望小學”正式投入使用,學校的110名孩子,從此告別了“露天教室”的困境,擁有了寬敞明亮的課堂,這是張曉林在大涼山區,通過募捐建成的第19所希望小學。

那幾年,張曉林行走在涼山山林之間,風餐露宿,一次次將愛心物資送到當地的貧困孩子手中,往返于村子和當地教育主管部門商討修橋修路修學校的方案,以及敲定施工方,工程造價、圖紙設計等,事事包攬。通過他募捐投建的小學,一座座從大山里冒出來,還為山里的村民建起浴室、飲水工程,教孩子樹立衛生意識、學習意識。

一路來的辛苦,張曉林都堅持著走下去,他希望孩子們可以學習知識,實現他們的渴望。說起這些,他總說自己一開始是“被逼”的,因為“在我的身后,還有一群支撐著我走下去的好心人,我要告訴山里的孩子們,在大山之外,有好多熱心的叔叔阿姨在關注他們的成長”張曉林如是說,他還為希望小學,廣泛招募支教老師,何雨情就這樣被張曉林感召,成為當地的一名支教人員,只是因為工作太忙,何雨情久久未能成行。


39年的短暫人生

他建起39所學校為孩子送去希望

萬萬沒想到的是,2019年2月,張曉林被確診肝癌,2020年正月初七,張曉林離開了他所熱愛的世界,年僅39歲,由他捐建的希望小學數字,也停留在39。

張曉林家的簡易靈堂里,擺滿了花圈,很多來自于張曉林曾經幫助過的人,也有眾多網友,因為疫情沒法親自去送別張曉林,就在網上紛紛留言,送他最后一程,從年三十到年初五,他忍著病痛,在病床上打了上百個電話,終于募集、購買到一萬只口罩,發到了村民手中。去世的前一天,他還在為興建第39所學校募集善款。

從2014年第一次走進大涼山,到2019年底,張曉林感召并援建了38所希望學校,22間浴室,8個引水工程,6座橋,2條路,發放物資700多噸,帶孩子們自駕游8次。

2020年,第39所希望小學建成“我覺得對他滿心的愧疚,一直答應他要去做支教老師,但一直沒能夠兌現”,何雨情說,2020年11月

自己毅然再次去到大涼山,做起了支教老師,兌現了對朋友曾經的諾言“過度勞累是他身患肝癌的原因之一”。

何雨情回憶,因為需要向村民派發物資,張曉林經常早上5點多就要出發去山里,中午有時候只在村民家吃點土豆,冬天的時候下雪路滑,他還經;夭粊,晚上就算回來,他也要整理和號召網友們進行的捐款,然后做好每一筆賬目的記錄,曾經是游戲廳老板“壞叔叔”形象的張曉林,在千里之外的涼山,找到了他真正“有意思的生活”。成為無數孩子感激的張叔叔,成為女兒的驕傲,今年,小女兒3歲半了,她在四川涼山,一眼認出了張曉林的石像,抱著“爸爸”久久不愿離去。

小姑娘摩挲著石像

抬頭凝望父親的畫面

令人動容

張曉林走了

無數像何雨情一樣的

支教老師、志愿者

走進大涼山,走到孩子身邊

將這份愛心接力下去

路很長

愛一直都在

遵義市中華美德文化傳播協會 版權所有

地址:遵義市紅花崗區丁字口中山醫院二樓    聯系電話:13984979998    郵箱:827838515@QQ.com

黔ICP備15014843號

官方微信
聯系我們
在線留言
全黄色免费噜噜|狠狠cao丝袜免费视频|最新在线黄片观看|毛片在线观看高清无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