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見義勇為模范(10名)
王亮,男,漢族,1999年1月生,中共黨員,中國人民解放軍73132部隊61分隊班長。
王亮面對突發險情挺身而出、臨危不懼、生死救援,從5米高的河堤跳入水中,3次下水,兩破車窗,勇救4人,展現扎實過硬的救援技能,彰顯勇敢無畏的精神品格,詮釋“人民子弟兵為人民”的宗旨本色。
2020年7月12日10時許,王亮在休假回家途中,突遇1輛轎車與貨車相撞翻落河堤,倒扣沉入河中,車內人員被困,生命危在旦夕。王亮毫不遲疑沖了上去,一邊催促他人報警,一邊從貨車工具箱里取出一把鐵錘。為了爭取時間,王亮沒有選擇繞路下河,而是就近從5米高的河堤一躍而下,迅速向轎車游去?吹杰噧扰拇虼皯舻氖,他手腳并用猛力一蹬拉開車門,一手懷抱驚恐抽搐的小孩,一手拉出精疲力竭的大人,先后將后排的2名大人和1名小孩救到岸邊。來不及休息,他再次轉身撲入急流,沖向沉車點,試圖救出前排老人。此時,車輛已被河水淹沒,數次拉拽車門均無濟于事。緊急瞬間,他拿出鐵錘,奮力破窗,將老人從車中救出,拖回岸邊,并立即進行心肺復蘇直至老人蘇醒。兩次救援,他體力幾近透支,當得知車內還有人時,他再次跳入急流,拼盡全力砸開車窗,將司機從車內托救上岸并進行急救,直到醫護人員到達現場。
事后調查,救援時車輛已沒入河水,受困人員肺部已經進水,如果再晚一點,后果不堪設想。面對社會各界的贊許,王亮說:“人民有難,別說是5米高崖,就是刀山火海我也會跳!彼麜r常為司機因傷重離世而遺憾自責,說:“如果當時能夠早來一會兒,動作再快一點,或許就能保住司機的生命!
入伍5年來,王亮在重大演習中先后擔負海上操舟、立體機降、快速突防等任務,熟練操作步兵班6種主戰武器,掌握20余個課目組訓方法和6項戰場一線救治能力,是單位戰斗班長、首席教練員。生活中,他樂于助人、甘于奉獻,休假期間多次加入家鄉的防汛工作隊,參與巡山巡堤、義務宣傳等工作。此次立功表彰,王亮把1萬元獎金捐給家鄉慈善總會。
王亮榮立一等功1次,被評為陸軍“四有”新時代革命軍人標兵,被授予浙江青年五四獎章,榮登“中國好人榜”。
朱海義,男,漢族,1991年2月生,陜西旬陽城關鎮青泥社區居民。
“90后”朱海義不顧個人安危,英勇跳入十幾米深的水庫,從落水車輛中“三分鐘救起三個人”,演繹驚心動魄的“生死時速”,群眾稱贊他為與死神賽跑的“救命哥”。
2017年8月19日下午,朱海義駕車在漢江棕溪渡口等候躉船時,突然聽到了“撲通”一聲悶
響,只見一輛黑色面包車落入水庫,車頭已沒入水中,車輛后半部分尚在水面之上。他沒有片刻猶豫,跳下車飛奔過去,從4米多高的堤壩跳入水庫,奮力游向正在下沉的車輛?拷,他發現落水車輛前門的車窗未關,立即從窗口將一個小男孩拉出水面、救到岸邊。隨后,他立即游回去從窗口拉出一名婦女和一個小女孩。施救過程中,由于被救者在水中撲騰掙扎,他沉浮好幾次,才將她們托舉上岸。
上岸的一瞬間,被救婦女拉住他的手說:“我女兒還在車里!”朱海義沒有猶豫,隨即摸起石頭,準備再次撲向水里砸窗救人,可是發現此時車輛已經沉下水面。因為事發水域水深渾濁,能見度極低,根本看不見落水車輛蹤跡。
上岸后,他一面安慰被救者,幫助聯系家屬,一面向當地公安部門報警、撥打120請求救援。第二天,朱海義又協助開展搜救工作。晚上,失事車輛被打撈出水。遺憾的是,被救婦女的女兒已經溺亡。
朱海義跳車入水連救三人,用時僅僅3分鐘;貞浧鹁热饲榫,朱海義說:“當時只看到水中的險情,一心只想著救人,別的什么也沒想!彪m然已經盡力救起3人,他依然因沒救出那個女孩而感到痛惜。
英雄不是一日煉成的。早在18年前夏天的一個午后,12歲的朱海義就從湍急河水中,救起一個落水兒童,完成人生第一次救人壯舉。朱海義從小就十分懂事,孝敬父母長輩。長大后,他心地善良、熱心助人,還加入“旬陽義工聯”,當義工、做公益,力所能及地幫助更多的人。
朱海義榮獲陜西省道德模范稱號,榮登“中國好人榜”。
汪勇,男,漢族,1985年12月生,中共黨員,湖北順豐速運有限公司硚口分部經理。
在新冠肺炎疫情發生時,汪勇不顧個人安危,堅持奮戰在疫情防控后勤保障一線,以非凡之勇守護冬日里逆行的白衣天使,以星火之勢點燃八方馳援火炬,被譽為勇敢逆行的“快遞小哥”。
瑟瑟冬日吹暖流,大疫面前顯大義。2020年1月23日10時起,為遏制新冠肺炎疫情蔓延與擴散,武漢城市公交、地鐵、輪渡、長途客運暫停運營。除夕夜,汪勇在微信群里看到金銀潭醫院醫護人員發出的一條乘車求助信息,金銀潭醫院是當地收治重癥和危重癥病人最多的醫院之一,地理位置偏遠,出行十分不便。幾個小時過后仍無人回應。面對這種局面,樸實的汪勇毅然選擇挺身而出,開始免費接送金銀潭醫院醫護人員。
大年初一清晨,他開車來到約定地點接到醫護人員。第一趟接送,雖然也有恐懼與害怕,但收獲更多的是眼淚與感動,這讓他更加堅定了自己的選擇。從此,快遞小哥汪勇化身穿行在英雄之城的擺渡者,守護著逆行的白衣天使們。
醫護人員對車輛需求越來越多,汪勇通過朋友圈發布消息招募志愿者,火速成立一支約30人的接送醫護人員志愿服務隊。發現有醫護人員吃飯不便,他又多方聯系餐館,搭建起供餐應急配送網,落實每日近1.5萬份餐食配送。醫護人員的眼鏡和手機在緊急情況下容易損壞,他發動志愿者在全城尋找可以維修的商戶。援鄂醫療隊寒冬星夜馳援武漢,生活用品未帶齊,他就和志愿者們幫助購買拖鞋、秋衣秋褲……汪勇像一個支點,撬動起蘊藏在群眾當中巨大的齊心抗疫正能量。
烈火煉真金,危難顯大義。一位醫護人員這樣稱贊汪勇:“你雖然沒有進過隔離病房,但你的所作所為不亞于任何一名‘逆行’的白衣戰士,我們守護生命,你守護我們!
汪勇榮獲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稱號,被授予中國青年五四獎章,當選“感動中國”2020年度人物,榮登“中國好人榜”。
張旭峰,男,漢族,1954年5月生,中共黨員,山西省忻州市保德縣東關鎮后坡居民。
40多年來,張旭峰40多次跳進黃河救人,打撈溺水者19人、成功救起13人,6次參與火災救援,英勇救人事跡在當地廣為傳頌,被譽為“黃河岸邊的生命守護者”。
張旭峰自小在黃河水里泡著長大,練就一身好水性。1983年農歷二月,當時黃河正在排凌,河面冰塊碰撞,河水冰冷湍急。一名工人不小心落入黃河,情況危急。張旭峰聞訊后趕來,不顧利如冰刃的冰塊、冰冷刺骨的河水,脫掉厚重衣服,二話不說就下水救人。經過兩個多小時的努力施救,張旭峰終于把落水者救到岸邊。經過醫生搶救,落水者最終被救醒。而張旭峰卻大病一場,醫生告誡他,以后千萬不能再接觸冷水。
可是,在奮力挽救溺水者的時候,在與死神搏斗分秒必爭的時候,張旭峰總是沖在前面。1991年5月18日下午,一名學生不慎掉進黃河,張旭峰沖到岸邊,果斷跳到冰冷河水中施救。大約七八分鐘后,他興奮地喊道:“找著了!”隨后,他將落水者救上岸。圍觀的群眾都發出一片稱贊。他卻平靜地說,這不算什么,見人有難就該相救!
張旭峰除了多次在黃河救人之外,還先后6次參與火災救援,3次被燒傷。最嚴重的一次發生在1972年3月,保德縣鞋業社發生火災。周圍都是民房,一旦集中連片起火,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將受到嚴重威脅。張旭峰奮不顧身,帶頭沖進火場。大火撲滅后,他才發現自己臉上身上多處燒傷,住院治療了10多天才好轉。
針對黃河緊挨縣城、常有溺水事件發生的情況,張旭峰還曾連續三年,發起“遠離黃河、防止溺水”專項宣講活動,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告訴大家如何預防危險,在危險來臨時如何自救。
張旭峰榮登“中國好人榜”,其家庭被評為全國最美家庭。
陳陸,男,漢族,1984年2月生,中共黨員,生前系安徽省合肥市消防救援支隊廬江縣大隊黨委書記、政治教導員。
陳陸為保護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在抗洪搶險戰斗中,勇闖驚濤駭浪,持續奮戰近100個小時,成功營救、轉移群眾2600多人,自己卻不幸被洪水卷走,英勇犧牲,用生命踐行共產黨員“隨時準備為黨和人民犧牲一切”的誓言。
2020年7月22日,巢湖水位激增,百年一遇。位于廬江縣同大鎮的石大圩突然漫堤潰口,圩區4個行政村全部被淹,多名村民被洪水圍困,情況萬分危急。盡管當時陳陸已連續工作96個小時,幾乎沒有休息,且長時間的日曬水泡導致雙腿紅腫、行走艱難。但在接到報警后,他仍然義無反顧登上救生艇,帶領消防戰士火速奔赴現場。
在成功救出2名被困群眾后,陳陸得知村內還有群眾被困,其中有1名行動不便的老人,急需救援!顧不上片刻休息,陳陸再次出發。此時潰堤口子愈開愈大,激流涌動!巴緜,我來帶路、打頭陣!标愱懸闳粵Q然跳進首艇,主動擔當洪水中的“開路先鋒”,帶領4艘救生艇,向著群眾被困的方向全速開進。
突然,遠處堤壩傳來幾聲巨響,5臺用來封堵決口的挖掘機瞬間被洪水卷走,不見蹤影,湖水河水之間的落差水位從40厘米猛增到3米高!暗纛^,快掉頭!” 陳陸大聲喊道。話音剛落,陳陸乘坐的救生艇已被卷入水位落差區域,猛然側翻。陳陸被洶涌激流卷走,壯烈犧牲,年僅36歲。
事實上,這并不是陳陸第一次為救援生命挺身而出。2008年合肥雪災以及2016年廬江洪災,他都奮戰在一線營救受困群眾。
陳陸被批準為烈士、追記一等功,被追授安徽省優秀共產黨員,入選“中國好人榜”。
陳素珍,女,漢族,1964年11月生,中共黨員,福建省藍天救援防災減災中心總隊長。
余震不斷,她趕赴災區運送物資;山林遇險,她忍痛咬牙堅持搜救;存亡關頭,她反復開導勸阻輕生。陳素珍的人生追求是“像水一樣純粹,像草一樣堅韌”,被大家譽為“水草隊長”。
臨危救難悟初心。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突發,原本計劃旅游的陳素珍得知消息后立刻更改行程,臨時在廈門采購雙氧水、創傷藥等急救藥品和干糧,只身前往震區中心參與救援。沒有裝備、缺乏經驗,她就用雙手在小學的廢墟中挖掘。由于道路中斷,飲用水、食物等物資難以運輸進入,她就把自己的儲備全都分給受災群眾,餓了就吃一口壓縮餅干,渴了就含一口水潤潤喉嚨,累了就以地為床、以天為被。她拿出多年積蓄,連同廈門親友捐贈,共籌集了10多萬元的物資,并主動返回廈門運送,二進汶川。
履險蹈危礪俠義。汶川救援的經歷,深深震撼了陳素珍的內心。2009年4月,她召集十幾位志同道合的朋友成立廈門市思明區藍天救援隊,并擔任隊長,在一次次營救活動中歷練。隊伍成立之初,陳素珍遇到一則來自南平市光澤縣深山老林里的傷者救援請求。搜尋中,她不慎被盤繞的樹根絆倒,磕斷了三顆牙齒,鮮血直流。為了不影響救援進度,她咬住蘸有藥物的棉花球繼續前進。等隊友發現時,她為抑制疼痛咬住的下嘴唇已經腫到無法開口說話。
悠悠水草韌且柔。見義勇為不僅有傷痕和血汗,更有許多溫情與眼淚。2020年5月11日深夜,一名15歲的抑郁癥少年從醫院出走后,企圖輕生。得知情況的陳素珍孤身走上樓頂天臺找到黑暗中的少年。她溫情講述自己在災情救援中的所見所聞。少年聽著聽著,落淚了。她的腳步慢慢靠近,陪他聊到凌晨3點,她成功牽著少年走下天臺。后來,這名少年也成為志愿者,他對陳素珍說:“我要做一個像你一樣能夠幫助別人的人!2017年3月,陳素珍主導成立福建省藍天救援防災減災中心并擔任總隊長,積極開展防災減災教育培訓等活動,用“水草”之姿揮舞出綿綿韌性。
陳素珍榮獲全國道德模范提名獎、全國三八紅旗手等稱號,榮登“中國好人榜”。
拉齊尼·巴依卡,男,塔吉克族,1979年4月生,中共黨員,生前系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喀什地區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提孜那甫鄉提孜那甫村護邊員。
拉齊尼·巴依卡為救落入冰窟的兒童,不幸英勇犧牲,年僅41歲。他舍己救人的英雄壯舉,模范踐行了新時代共產黨員的初心使命,生動展現了退役軍人忠誠奉獻的真摯情懷。
2021年1月4日,在喀什大學進行培訓的拉齊尼·巴依卡正準備去餐廳吃飯,突然聽見一陣帶有哭腔的叫喊,“來人!救救孩子!”循著聲音,他急奔過去,發現有小孩跌入人工湖的冰窟,無助的母親正在湖邊哭喊求助。來不及細想,拉齊尼·巴依卡踏上冰面,直奔落水兒童。在伸手去拉孩子的時候,冰面突然坍塌,拉齊尼·巴依卡落入水中。但他依然奮力舉起雙手,拼盡全力把孩子托出水面。這時,聞訊趕來的人們也紛紛參與救援。10多分鐘后,當孩童被成功救起時,托舉生命和希望的拉齊尼·巴依卡,卻犧牲在冰冷的湖水之中。
2003年,拉齊尼·巴依卡從部隊復員,接過祖父、父親的接力棒,為紅其拉甫邊防連官兵當巡邏向導,成為第三代護邊員,多次冒著生命危險救助巡邏戰士。
2004年9月,拉齊尼·巴依卡第一次單獨帶著巡邏分隊參加吾甫浪溝巡邏時,隊伍遭遇暴風雪襲擊,他把15頭牦牛聚在一起形成一道“擋風墻”,大家緊緊靠著牦牛身子平安度過了一夜。第二天,隊伍又遭遇山體滑坡,不停有碎石塊滑落,他不顧個人安危,只身前往懸崖峭壁探路。突然,一塊碎石片砸在他的額頭,鮮血直流。他強忍劇痛,歷經2個小時,終于探出一條比較安全的道路,帶領官兵們順利通過。2011年11月,拉齊尼·巴依卡和官兵們在巡邏途中突遇暴雪,一名戰士從牦牛背上摔下,掉進一個雪洞,周圍冰雪還在垮塌。千鈞一發之際,拉齊尼·巴依卡立即示意大家不要動,自己迅速爬到雪洞旁,脫下衣服結成繩狀,花了2個小時將戰士拉上來。戰士得救了,他卻被凍得不省人事,送到醫院搶救了3個多小時,才脫離危險。
拉齊尼·巴依卡榮獲全國勞動模范、全國愛國擁軍模范、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道德模范等稱號,被追授為“時代楷!。
趙利,男,漢族,1968年3月生,山東省新泰市青云街道管家洼村村民。
30多年來,趙利多次冒著生命危險參與水上救援,成功救起16名落水者,成立公益救援中心,積極參與水上救援任務,點亮別人的生命之光,被當地老百姓親切地稱為青云湖邊的“生命守護神”。
趙利受當過海軍的父親影響,從小樂善好施、熱心助人,并且練就一身游泳的好本領。第一次救人是在1985年冬天,有名兒童和伙伴打鬧時不慎落水,趙利一個猛子扎進去,最終將孩子托出水面。最危險的一次是在1990年臘月,一名婦女投湖輕生,當時風大浪急,很快被沖離岸邊10多米遠,生命危在旦夕。趙利來不及脫掉棉衣,立刻跳進冰冷湖水中施救。落水婦女死死抱住他,再加上自己的棉衣吸水之后變得更加沉重,二人處境都很危險。就在生死瞬間,他拼盡全力將輕生婦女推上岸。由于體力不支、全身凍透,趙利上岸后癱倒在地,被村里人抬回家里。當天夜里,他就發起高燒,打了好幾天吊針才慢慢好轉。
“只要有人落水,我就會救,不圖別的,就圖個心安!”一次次挺身而出,一次次奮不顧身,多年來,趙利救起落水的老人、婦女、兒童等16人,義務參與打撈溺亡者40多次。每當提起趙利,村民們都豎起大拇指為他點贊。
在多年救援實踐中,趙利認識到,一個人的能力有限,規;、專業化才能挽救更多人的生命。2020年8月,他組織一批水性好的愛心人士,成立同舟公益救援中心,購置快艇、救生衣等器材,協助政府相關部門提供水上應急救援等服務,宣傳普及預防溺水知識和自救施救技能。如今,救援中心已發展到100多人,7次參加水上搜尋救援行動,協助尋找33名意外走失人員。
在趙利言傳身教下,兒子主動加入救援隊伍,妻子熱心公益、勤儉持家。趙利見義勇為的英雄壯舉和可貴精神,涵育著家風家教,傳遞著社會正氣。
趙利榮獲山東省道德模范稱號,榮登“中國好人榜”。
盛恩利,男,漢族,1973年9月生,中共黨員,國網四川省電力公司眉山市彭山供電分公司謝家供電所臺區經理。
為了救人,盛恩利不顧自身安危,5次沖進無情的火海,3次跳進湍急的水流,用實際行動詮釋著見義勇為高尚品格,被譽為“水火英雄”。
2020年3月28日,彭山區公義鎮街道一戶居民家中突然失火,104歲的康婆婆被困于二樓火海中。此時正維修自家房頂的盛恩利立即放下手中的活直奔火災現場。他在濃煙中沖上二樓背起倒地的康婆婆,把老人轉移到了樓下安全的地方,安頓好后第二次沖進了火海,爬上樓頂揭掉屋頂的瓦片,硬是空出了1米多寬的防火隔離帶,控制住了火勢的進一步蔓延,為消防救援贏得了時間。
見義勇為已經融入他的生活,成為一種習慣。1998年夏天的一天,一名17歲的孩子一個猛子扎進公義鎮通濟堰里,被河底尖利的東西劃破了腿,劇烈的疼痛讓他不停掙扎。恰巧路過的盛恩利將其救上岸,并脫下衣服為他綁扎傷口。2000年的一天,一名14歲的孩子在通濟堰河邊摘野果時,不小心掉進湍急的河流里,正在河邊維護電力線路的盛恩利連忙跳入河中,奮力將他救起。2015年6月的一個傍晚,一戶人家家中失火,當時家中只有兩位老人,盛恩利正巧在附近,聽到呼救聲后二話不說沖進火場,組織周圍居民有序滅火。等到消防車到達現場后,盛恩利已然消失在人群之中。2020年8月,彭山遭遇特大暴雨洪災,他第一時間沖在洪災最前沿,挎上電工包,逆流搶險保電,協助政府轉移受災群眾。
盛恩利榮登“中國好人榜”。
崔譯文,女,漢族,1999年2月生,中共預備黨員,桂林電子科技大學學生。
面對兇徒冰冷的尖刀,為了保護同學,崔譯文挺身而出,身中8刀。崔譯文見義勇為的壯舉感動全社會。
2019年3月10日晚上9點左右,崔譯文和同學小梁晚自習后結伴回寢室,一男子持尖刀緊跟在后。崔譯文知道兇手的目標是小梁,認為不會對自己下手,便用力將小梁推開,大聲叫她快跑,自己擋在前面為小梁爭取逃跑時間,沒想到卻被男子猛刺兩刀。男子很快追上小梁,小梁身中多刀倒在血泊中。崔譯文顧不上疼痛,捂著傷口掙扎起身,用自己的身軀緊緊地護住小梁,自己再次身中多刀,鮮血直流。男子丟下尖刀逃離現場。
此時已經渾身是血的崔譯文,全然沒有意識到自己受傷嚴重,始終緊握住小梁被劃傷動脈的手臂幫其止血,一直等到醫護人員趕來。在搶救室內,崔譯文多次要求先搶救重傷昏迷的小梁。經檢查,小梁身中16刀,如果不是崔譯文用身體擋在前頭,后果不堪設想。而崔譯文身中8刀,其中有3處為貫穿傷,她的肝被捅穿,膽囊被刺傷,胸腔、腰腹、手臂各有深深的傷口,胸口到腹部還有一道長達17厘米的傷口。崔譯文在ICU搶救了3天才轉危為安。
回憶起自己的舉動,崔譯文說:“我是軍人的孩子。我知道,如果我不沖上去,她可能會死!庇赂冶澈笫羌绎L傳承,父親崔宏偉也曾為救戰友身受重傷,父親一直是崔譯文引以為豪的榜樣。
瘦弱身軀蘊含巨大勇氣,崔譯文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新時代青年的勇敢與擔當。如今,她已康復,回到校園。她在家鄉浙江寧波奉化成立崔譯文繪星志愿服務隊,為抗擊疫情、幫困助殘、關愛老兵等公益事業凝聚力量、奉獻自己。疫情期間,她主動報名參加社區防疫志愿服務,數十天堅守一線,挨家挨戶開展摸排登記等工作。
崔譯文榮獲全國最美大學生稱號,被授予浙江青年五四獎章,榮登“中國好人榜”,其家庭被評為全國文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