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楊時字中立,南劍將樂人。幼穎異,能屬文,稍長,潛心經史。熙寧九年,中進士第。時河南程顥與弟頤講孔、孟絕學于熙、豐之際,河、洛之士翕然師之。時調官不赴,以師禮見顥于潁昌,相得甚歡。其歸也,顥目送之曰:“吾道南矣!
四年而顥死,時聞之,設位哭寢門,而以書赴告同學者。至是,又見程頤于洛,時蓋年四十矣。一日見頤,頤偶瞑坐,時與游酢侍立不去,頤既覺,則門外雪深一尺矣。
白話釋義:
楊時字叫中立,是劍南將樂地方的人。小的時候就很聰穎顯得與眾不同,善寫文章。
年稍大一點既潛心學習經史,宋熙寧九年進士及第,當時,河南人程顥和弟弟程頤在熙寧、元豐年間講授孔子和孟子的學術精要(即理學),河南洛陽這些地方的學者都去拜他們為師,楊時被調去做官他都沒有去,在潁昌以學生禮節拜程顥為師,師生相處得很好。
楊時回家的時候,程顥目送他說:“吾的學說將向南方傳播了。又過了四年程顥去世了,楊時聽說以后,在臥室設了程顥的靈位哭祭,又用書信訃告同學的人。
程顥死以后,又到洛陽拜見程頤,這時楊時已四十歲了。一天拜見程頤,程頤正閉著眼睛坐著,楊時與同學游酢就侍立在門外沒有離開,程頤已經察覺的時候,那門外的雪已經一尺多深了。
此文出自元·脫脫所寫的《宋史》。
寫作背景:
《宋史》最早為至正刊本,次為成化朱英重刊本。元初,元世祖忽必烈就曾詔修宋史,但因體例、年號不一而未成。
元順帝至正三年(1343年)三月,下令修遼、金、宋三史。鐵木兒塔識、賀惟一、張起巖、歐陽玄等七人任總裁官,還有史官斡玉倫徒、泰不華、于文傳、貢師道、余闕、賈魯、危素等23人,脫脫于至正四年五月(1344年)辭職,中書右丞相阿魯圖繼任,阿魯圖雖名為都總裁,但不諳漢字。
脫脫(1314年-1356年1月10日),亦作托克托、脫脫帖木兒,蔑里乞氏,字大用,蒙古族蔑兒乞人,元朝末年政治家、軍事家。
元朝元統二年(1334年),任同知宣政院事,遷中政使、同知樞密院事、御史大夫、中書右丞相。
至元六年(1340年)農歷十月脫脫為中書右丞相,大改伯顏舊政,復科舉取士。至正三年(即1343年),脫脫主編《遼史》、《宋史》、《金史》,任都總裁官。
至正九年(1349年)農歷閏七月,復出為中書左丞相,至正十年(1350年)農歷四月,脫脫被任命為中書右丞相,發行新鈔票“至正交鈔”,并派賈魯治理黃河,成績斐然卓著,贏得水患災民的民心,被贊譽為“賢相”。
至正十一年(1351年)修黃河民工起義,鎮壓抗元紅巾軍。他于至正十五年(1355年),革職流放云南,后被中書平章政事哈麻假傳元惠宗詔令自盡。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昭雪復官。
程門立雪
古義:指學生恭敬受教。
今義:指尊敬師長,比喻求學心切和對有學問長者的尊敬。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程門立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