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義市中華美德文化傳播協會上善若水助困團,最近走訪了一位特殊的退伍老兵,讓我們來了解一下他的情況:宿建禮,男,漢族,籍貫貴州省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縣,出生于1974年8月,今年45歲,退伍軍人,現住遵義市匯川區長沙路。1992年12月起在中國人民武裝警察某部隊服役至1996年12月退伍,退伍前任某集團軍某連通訊班班長,上士軍銜,在部隊服役的4年中,認真訓練,任勞任怨,出色的完成上級交給的各項任務,深受領導好評,曾受過連級嘉獎二次。
人生變故
1996年退伍后,宿建禮先后從事過保安、建筑行業磚砌體等工作,一直安分守己,自食其力,日子過得緊,但是很幸福。
但天有不測風云,人有旦夕禍福。2015年2月2日,宿建禮在遵義市某建筑工地工程作業期間,不慎從該工地7樓作業面的通風洞墜落受傷。在住院期間,每天面對傷痛折磨并與死神抗爭,終于在醫院住311天后撿回一條命。出院后,宿建禮因顱腦受傷嚴重,不能再從事工作,更不能回到建筑行業。
由于該工地的施工方資金鏈接斷裂,不能完全履行宿建禮此次事故的賠償義務。宿建禮又是家庭的經濟頂梁柱,自從宿建禮出了此次事故,宿建禮家庭失去了重要經濟來源,高昂的醫藥費讓宿建禮家庭的生活變得十分窘困。
家庭簡況
宿建禮家庭共有6人一起生活,夫妻2人和3個孩子,宿建禮的哥哥贍養母親,父親由宿建禮贍養。
今年,到了開學的日子,宿建禮的孩子,其中1個大專畢業后進入實習,另外2個女兒,一個讀高二,一個讀初二,都是住校。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孩子們都懂得節約用錢。
受過嚴重顱腦傷的宿建禮平時還需要服藥,有時候藥跟不上,宿建禮會出現失憶、神志不清的癥狀出現。為了避免宿建禮出現失憶而走失的意外,妻子陳忠嬋都是把整天的飯菜做好,讓宿建禮盡量不要出門。
舉步維艱
宿建禮的妻子陳忠嬋,她的言語很少,遇到家里的變故,她沒有時間去悲傷和抱怨,每天面對生活所需。她沒有一技之長,為了一家6口的生活,她只好在建筑工地上做雜工,收入微薄,一早到晚只有一百多元。
清晨,她家的燈亮著迎接日出。陳忠嬋五點就要起床,晚上7點才到家,回家后馬上又開始做晚飯。只要能增加收入,有時候遇到晚上加班也要堅持,她不怕吃苦,不怕挨餓,到深夜才回家,甚至有時候連續加班,她同樣咬牙堅持。有時候利用午飯的空擋時間,她還要撿拾一些工地上的廢舊紙板、礦泉水瓶,聚少成多,賣了湊些買菜錢。
宿建禮看到這一切,知道自己已經不能再工作養活他們,心里很內疚,每次看到忙碌的妻子卻幫不上,沒法同甘,卻要共苦,自己成了妻子的負擔,他心急如焚,心如刀絞。
伸出援手
誰是最可愛的人?軍人是最可愛的人,因為他們能將祖國的囑托、人民的安寧牢記在心,用錚錚鐵骨鑄就固如金湯的鋼鐵長城。在白鴿飛翔的年代,宿建禮曾經鎮守和平;在經濟發展的浪潮中,他參加祖國的建設;如今,他的家庭遇到經濟困難。遵義市中華美德文化傳播協會鐘明會長知道后非常關心,安排美德協會上善若水助困團前去給予幫扶,盡微薄之力。
9月8日,美德協會上善若水助困團團長張云飛帶領團隊的志愿者們去宿建禮家,買了2桶菜油、2袋米,另外還資助了2000元現金。
張團長主動和宿建禮聊天,問寒問暖,發現他語言不多。熱情好客妻子也是本分人,把家里收拾得干干凈凈?吹酱蠹业牡絹,他們心里又詫異又感激。
有愛就有陽光,陽光是溫暖的,可也滋養他人的生命和心靈。人生一輩子,風風雨雨,誰都希望平平安安,擁有快樂而美滿的人生!但是,下一秒會發生什么?誰也不知道。我國有五千年的優秀傳統文化,幫助他人,就是播撒正能量的種子,讓社會更加和諧美滿。
上善若水,大愛無聲!希望更多的愛心人士加入上善若水助困團,踐行中華美德,用實際行動幫助身邊困難的人。
加盟熱線:13017497033,張云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