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十三經,分別是《詩經》《尚書》《周禮》《儀禮》《禮記》《周易》《左傳》《公羊傳》、《谷梁傳》《論語》《爾雅》《孝經》《孟子》!妒洝纷鳛槿寮椅幕慕浀,其地位之尊崇,影響之深廣,是其他任何典籍所無法比擬的。最高統治者不但從中尋找治國平天下的方針大計,而且對臣民思想的規范、倫理道德的確立、民風民俗的導向,無一不依從儒家經典。
《十三經》的內容極為寬博。
《周易》是占卜之書,其外層神秘,而內蘊的哲理至深至弘。
《尚書》是上古歷史文件匯編,主要內容為君王的文告和君臣談話記錄。
《詩經》是西周初至春秋中期的詩歌集,內分“風”、“雅”、“頌”三部分,“風”為土風歌謠,“雅”為西周王畿的正聲雅樂!绊灐睘樯蠈由鐣趶R祭祀的舞曲歌辭。
《周禮》主要匯集周王室官制和戰國時期各國制度。
《儀禮》主要記載春秋戰國時代的禮制。
《禮記》是秦漢以前有關各種禮儀的論著匯編。
《春秋》三傳是圍繞《春秋》經形成的著作,
《左傳》重在史事的陳述,《公羊傳》、《谷梁傳》重在論議。
《論語》是孔子及其門徒的言行錄。
《孝經》為論述孝道的專著。
《孟子》專載孟子的言論、思想和行跡。
《爾雅》訓解詞義,詮釋名物,經學家多據以解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