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屆全國助人為樂模范(14人)
1.馬旭,湖北省軍區武漢第七離職干部休養所離休干部

馬旭,女,漢族,1935年3月生,中共黨員,出生在黑龍江省哈爾濱市木蘭縣建國鄉建國村。中國首批女空降兵。湖北省軍區武漢第七離職干部休養所離休干部。
2018年9月13日,馬旭將她畢生積蓄300萬捐給家鄉木蘭,用于教育、公益事業。2019年3月底,老人還有另一筆500萬元的理財產品到期,預計2019年4月捐出,同時,老人在郵政儲蓄銀行還有200萬的活期存款也將捐出,共1000萬。
2019年2月,獲得感動中國2018年度人物。2019年12月,獲得全國離退休干部先進個人稱號。
2.王紅心,河北省滄州市公安局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分局政委

王紅心,女,漢族,1968年5月生,中共黨員,1990年9月參加公安工作,大學本科文化,F任河北省滄州市公安局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分局政委。
29年來,王紅心堅持扶危濟困、關愛他人,真情幫教失足少年200多名,發起成立“紅心志愿服務隊”,組織公益活動300多次,捐助善款100余萬元,用一顆“紅心”為困境中的人們送去溫暖和希望。
3.王振美,江西省萍鄉市蓮花縣六市鄉太沙村村民

王振美,男,漢族,1925年11月生,2016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江西省萍鄉市蓮花縣六市鄉六市村六市新街居民(退休)。
1965年以來,王振美崇德行善,愛心助學,扶貧濟困,反哺鄉梓。2017年,92歲高齡的王振美作出一個驚人的決定,拿出自己全部積蓄50萬元,成立“振美教育基金”,每年對六市鄉學業優秀的學生、業績突出的教師進行獎勵。截至2019年初,“振美教育基金”已獎勵資助優秀師生和貧困家庭學生213人次,其中獎勵優秀教師47人次,獎勵資助優秀學生166人次,累計發放獎勵資助金76640元。
4.王錦萍,福建省福清市城頭鎮吉釣村衛生所醫生

王錦萍,女,1963年9月出生,福建省福清市城頭鎮吉釣村衛生所醫生。
1986年,王錦萍中專畢業后毅然回到城頭鎮吉釣島,成為島上唯一的村醫。無論白天黑夜,她總是及時響應鄉親們的就醫需求。她對島上每個人的健康狀況都了然于胸,是孩子的健康守護神,是空巢老人的好女兒。30余年如一日堅守小島,她踐行著“醫者父母心”的社會責任,在平凡崗位上守護一片生命的藍天。
5.尤良英,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一師十三團十一連兩委委員

尤良英,女,漢族,1970年4月生,重慶人。中共預備黨員,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一師13團11連職工。
尤良英借錢幫助維吾爾族兄弟走上勤勞致富道路,并發揮個人技術優勢,廣泛開展百姓宣講,成立合作社幫助鄉親們共同致富,用實際行動“幫助一個人、帶動一批人、致富一群人”,譜寫了一曲助人為樂、民族團結之歌。
6.葉連平,安徽省馬鞍山市和縣烏江鎮卜陳學校退休教師

葉連平,男,1928年出生于山東青島。安徽省和縣卜陳學校退休教師。
自1978年從教以來,葉連平始終堅守在三尺講臺,為鄉村教育奉獻了40多年。退休后葉連平自費開辦家庭課堂 “留守兒童之家”,30多年堅持為學生義務輔導。2012年設立“葉連平獎學金”,在社會各方的支持下,累計發放10萬多元。獎勵、資助了132個留守兒童。葉連平對自己卻極其節儉,目前仍然住30多年前的老平房里,他穿的衣服中,有一些還是60多年前的。
7.劉啟芳,吉林省長春精誠社工服務中心理事長

劉啟芳 ,女,漢族,1979年7月出生,吉林省長春精誠社工服務中心理事長。
劉啟芳發起“吉心工程”公益項目,為吉林省貧困心臟病人架起慈善基金與政府醫保報銷相結合的橋梁,6年間,共募集善款3700萬元,成功為1萬余名貧困心臟病患者實施免費手術。她的人生與一個又一個心臟病患者的生命聯系在一起,用愛心講述生命故事。
8.李廷俊,山西省呂梁市中醫藥研究院名譽院長、山西仁愛醫院院長

李廷俊,男,漢族,1945年1月生,山西省呂梁市中醫藥研究院名譽院長,山西仁愛醫院院長,國家級專家,主任醫師、教授。
李廷俊歷經曲折,矢志學醫治病。他苦讀中醫典籍,鉆研醫術精華。15歲便開始熟讀經典、行走山村、治病救人,28歲進入公社衛生院,36歲考入原山西醫學院深造,其后拜師國醫大師路志正,領悟到“濕病學”的獨到精髓。李廷俊從醫60多年,從赤腳醫生到臨床大家,研究和攻克疑難頑癥,治愈國內外患者30余萬例,以高尚的醫德踐行醫者仁心,以精湛的醫術傳承中國國粹,大醫精誠,在業界贏得良好口碑。
9.肖光盛,國家稅務總局湖南省漣源市稅務局退休干部

肖光盛,1930年7月出生于湖南省漣源市石馬山鎮。是全國孝親敬老之星、還獲得中國“身邊好人”、全國“最美家庭”提名獎、湖南省“最美家庭”獲得者,還是省金牌義工、湖南省漣源市國稅局退休干部。
漣源市有一位家喻戶曉的老人,85歲高齡了,23年來卻風雨兼程,足跡踏遍全國100多個縣市,行程25萬公里走訪3000多個單位,發動全國各地約75萬人獻愛心,募集善款633萬元,扶助貧困學生、重病重殘等716人。這位老人就是全國孝親敬老之星、中國“身邊好人”、全國“最美家庭”提名獎、湖南省“最美家庭”獲得者,省金牌義工、漣源市國稅局退休干部肖光盛。
10.張曉艷,中日友好醫院皮膚科主任醫師

張曉艷,女,漢族,1966年8月生,民革成員,中日友好醫院皮膚科主任醫師。
張曉艷發起成立“全國社區醫療服務志愿團”,匯聚北京900多名醫療專家志愿者,奔赴貧困山區、革命老區開展醫療援助,行程數十萬公里,為萬余名患者義診治療,使一些偏遠地區的老百姓在家門口就能見到來自北京的醫生。張曉艷被群眾譽為“最美醫生志愿者”。為了改善偏遠地區缺乏優質醫療資源的情況,讓老百姓看好病,張曉艷從2013年起,就開始琢磨如何把北京的知名醫生組織起來到基層去,到貧困地區、革命老區去開展服務。2015年3月,她發起成立“全國社區醫療服務志愿團”。
11.周秀芳,浙江省寧波市鄞州區李惠利小學退休教師

周秀芳,女,漢族,1948年6月生,浙江省寧波市鄞州區李惠利小學退休教師。
寧波市退休教師。周秀芳在古稀之年遠赴湖南省溆浦縣支教,并架起愛心橋梁。4年多的時間內,經周秀芳多方協調,寧波、上海等地的愛心人士在湖南溆浦捐建了27所希望小學,近400名貧困生得到結對幫扶,累計捐款物近3000萬元。周秀芳先后榮獲了“中國好人”、全國脫貧攻堅奉獻獎、第七屆全國道德模范等榮譽。
12.夏昭炎,湖南科技大學退休教師

夏昭炎,男,漢族,1935年10月生,中共黨員,湖南科技大學退休教師。
年近七旬退休返鄉的夏昭炎,十多年來在家鄉崇文興教、涵育鄉風、反哺桑梓。他拿出自己微薄積蓄,辛苦“種文化”,成立活動中心、開辦學校、創立書屋。夏昭炎成為家鄉新農村建設的熱心人、新觀念的倡導者和新鄉賢的“代言人”。
13.謝彬蓉,四川省涼山州美姑縣瓦古鄉扎甘洛村教學點重慶籍支教志愿者

謝彬蓉,女,漢族,1971年10月生,中共黨員,四川省涼山州美姑縣瓦古鄉扎甘洛村教學點支教志愿者。
謝彬蓉在部隊服役20年退役后,毅然選擇扎根四川大涼山彝族地區支教至今,并已在海拔3000多米且交通不便、缺水少電的鄉村學校堅持了11學期,為貧困山區孩子送去了知識和力量,被鄉親們稱贊為大涼山上的“鏗鏘玫瑰”。
14.蒙曉梅(壯族)廣西壯族自治區來賓市忻城縣北更鄉中心小學教師

蒙曉梅,女,壯族,1973年1月生,中共黨員,廣西壯族自治區來賓市忻城縣北更鄉中心小學教師。
蒙曉梅從小命運坎坷,在鄉親們和愛心人士的資助下,最終成長為一名教師。她常說,自己是國家養大的孩子。1991年,蒙曉梅回村做小學老師,立志要幫助家鄉家庭困難的學生,用愛心回報社會,以實際行動回報鄉親們的恩情和關愛。多年來,蒙曉梅傾心投入救助貧困學生公益事業,在她的愛心召喚下,500多名貧困孩子得到救助,鄉里沒有一個孩子因貧困而失學,孩子們親切地稱她為“蒙媽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