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聯系我們
歡迎訪問遵義市中華美德文化傳播協會官方網站 (2015-9-13)
當前位置:首頁>文章>誠實守信模范

誠實守信模范

第六屆全國誠實守信模范

2020年4月29日  閱讀次數:2471
第六屆全國誠實守信模范(共8名)

1.王新華,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〇二醫院婦產科護士長

      王新華,女,漢族,1972年6月生,中共黨員,解放軍第三〇二醫院婦產科護士長。
      王新華從醫近30年,不忘初心、堅守諾言,忠實踐行黨員宗旨,為廣大傳染病患者無私奉獻仁心大愛;牢記軍人使命,勇于挺身而出,多次投身重大任務,為戰勝危害極大的傳染病疫情做出突出貢獻。作為傳染科醫護工作者,每當有重大疫情,王新華總是沖在第一線,不懼危險、勇挑重擔,踐行著入黨時的錚錚誓言。2003年非典肆虐,王新華一頭扎進非典病房,護理北京市第一批輸入性非典患者。與非典激戰106個日夜,她經手護理的30多位重癥非典患者,無一例死亡。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地震發生后,王新華主動請戰奔赴抗震救災一線,協助做好災區防疫工作。2009年,“甲流”疫情暴發,王新華在傳染病房一干就是3個月,所護理的20多位患者全部康復出院,為醫院實現“甲流”防控“工作人員零感染、來源病人零漏診、確診病人零死亡、疑似病人早診斷”的目標作出有力貢獻。


2.艾買爾·依提(維吾爾族)生前系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喀什地區葉城縣民政局退休工人

      艾買爾·依提,男,維吾爾族,1944年2月生,中共黨員,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喀什地區葉城縣民政局退休工人。
      他為戰友守墓,畢其一生陪伴為國捐軀的英烈。艾買爾·依提是一名老兵,1970年,當得知葉城縣烈士陵園招聘工作人員后,他帶著妻子和剛出生6個月的孩子搬進了烈士陵園,一守就是47年。艾買爾·依提1960年4月參軍,1962年參加了邊境自衛反擊戰。1968年從部隊退伍返鄉后,艾買爾·依提被分配到家鄉葉城縣佰西熱克鄉16村擔任村黨支部書記。1970年,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人民政府和新疆軍區在葉城縣修建了烈士陵園。聽說烈士陵園招募守墓人,艾買爾·依提立即辭去工作,主動要求為犧牲的戰友守墓,帶著妻兒舉家搬進烈士陵園的一間小屋,開始了自己的守墓人生活,從此再也沒有離開過。艾買爾·依提常說:“他們是我的戰友,在一個戰壕里待過,我不能讓死去的戰友們孤單、寂寞!



3.陳淑梅、李其云夫婦,重慶市銅梁區巴川街道六順花園居民

      陳淑梅,女,漢族,1956年1月生。

      李其云,男,漢族,1956年1月生。二人系夫妻,均為重慶市銅梁區巴川街道六順花園居民。 
      2013年,陳淑梅和李其云的獨子意外身亡,欠下67萬元債務。兩位老人強忍悲痛,替子還債。4年來,老兩口起早貪黑,共做手工饅頭、包子約50萬個,一分一厘攢錢,用辛勞和汗水,還清了大部分欠款。 


4.呼秀珍,陜西省咸陽道北中學特級教師

      呼秀珍,女,漢族,1944年12月10日生,陜西省延川縣人,大專文化,中共黨員,咸陽市渭城區道北中學原校長,鐵一局中學語文學會副會長,全國教育系統勞動模范,全國中小學德育工作標兵,全國先進女職工,陜西省勞動模范,陜西省有突出貢獻的專家,陜西省教改能手,陜西省優秀共產黨員。1965年參加教育工作,1988年被評為中學一級教師,1992年被破格評為特級教師。
      從教50年來,呼秀珍認真上好每一節課,認真對待每一名學生,用高質量的課堂教學換來桃李滿天下,在三尺講臺譜寫了一曲平凡又偉大的奉獻之歌。呼秀珍從1965年參加工作至今,沒請過一天病事假,沒耽誤過學生一節課,沒放棄過一個“差生”,沒收過學生一分錢的補課費。


5.房公訓,山東省萊蕪市茶業口鎮崖下村村民

      房公訓,男,漢族,1930年4月生,中共黨員,山東省萊蕪市茶業口鎮崖下村村民。
      13歲起步,一直走成耄耋老者,就是為了兌現一句承諾。為烈士尋親,五下江西,病而無怨,艱而不悔。73年前的承諾,73年的執著堅守,73年的真情傾注,73年的尋親之旅,詮釋了房公訓的忠信大義,譜寫了一曲守信踐諾的真情之歌。

6.郭俊華,天津市寶坻區天星皮革廠工人

      郭俊華,女,漢族,1977年5月生,天津市寶坻區天星皮革廠工人。
     5年前,郭俊華的丈夫周大章被確診為白血病。她帶著丈夫跑遍各大醫院,花光所有積蓄。在最困難的時候,親戚朋友、街坊四鄰都伸出援手,但最終沒能留住丈夫的生命。沒多久,婆婆也因為傷心過度,突發腦出血離開人世。公公年老多病、兒子尚未成年,家里家外能依靠的只有郭俊華。她沒有逃避,毅然支撐起這個家。她擦干眼淚,勇敢面對,每天早出晚歸打工賺錢,短短3年多還欠款8萬多元。郭俊華用堅強、勤勞、執著踐行著誠信報恩的諾言。


7.黃大發,遵義市播州區平正仡佬族鄉原草王壩村黨支部書記

      黃大發,男,漢族,1935年11月出生,貴州遵義播州區平正仡佬族鄉團結村半坎組人,小學文化,1959年1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貴州省遵義市播州區平正仡佬族鄉草王壩大隊大隊長、村長、村支部書記,現任團結村名譽村支書。
      20世紀60年代起,黃大發忠實踐行“修渠、致富”的誓言,帶領群眾,歷時36年,靠著鋤頭、鋼釬、鐵錘和雙手,在絕壁上鑿出一條長9400米,建成一條跨3座大山、大小9個懸崖,主渠長7200米、支渠長2200米,地跨3個村的“生命渠”,結束了草王壩長期缺水的歷史,改善了當地的經濟發展和生活條件,鄉親們親切地把這條渠稱為“大發渠”,被當地群眾稱為“當代愚公”。
      2017年4月25日,中央宣傳部授予黃大發“時代楷!睒s譽稱號;5月13日,貴州省委授予黃大發“全省脫貧攻堅優秀共產黨員”稱號;9月,獲得“2017年全國脫貧攻堅獎奮進獎”。
      2017年11月,榮獲第六屆全國道德模范(誠實守信類)。
      2018年3月1日,當選感動中國2017年度人物。2019年9月25日,黃大發獲“最美奮斗者”個人稱號。




8.魏德友,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九師161團退休職工

      魏德友,男,漢族,1940年11月生,中共黨員,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九師161團退休職工。
      自1964年起堅守在新疆毗鄰邊境線的一片無人區,守護著祖國的邊境線;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九師161團的一名退休職工,52年來義務巡邊近20萬公里,被譽為邊境線上“活地圖”,億萬網友為之感動;在2017年1月,獲得“中國網事·感動2016”年度網絡人物。榮獲時代楷模、第五屆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道德模范等稱號。
      1964年,24歲的魏德友響應號召,從北京軍區轉業到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一六一團原兵二連工作。緊接著,他從老家接來劉京好,在邊境安下了家,養育了兒女。1982年,一六一團原兵二連交裕民縣吉也克鎮管轄,原兵二連百余戶群眾陸續撤離。魏德友主動選擇留了下來,買了3頭牛、20只羊,在這里放牧巡邊。半個多世紀以來,昔日戰友陸續告老還鄉,邊防戰士一茬接著一茬,就連世世代代住在草原的牧民也都搬到了條件更好的定居點。而魏德友卻選擇留下來,獨自生活在空曠的草原深處。

遵義市中華美德文化傳播協會 版權所有

地址:遵義市紅花崗區丁字口中山醫院二樓    聯系電話:13984979998    郵箱:827838515@QQ.com

黔ICP備15014843號

官方微信
聯系我們
在線留言
全黄色免费噜噜|狠狠cao丝袜免费视频|最新在线黄片观看|毛片在线观看高清无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