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聯系我們
歡迎訪問遵義市中華美德文化傳播協會官方網站 (2015-9-13)
當前位置:首頁>文章>先賢教子良方

先賢教子良方

王陽明的故事——兒童讀經的見證,死背才能活用

來源:書香家庭讀書會  2022年10月11日  閱讀次數:384




今天我們講讀經,要知道王陽明是怎么讀經的,王陽明的讀經的經驗可以供我們讀經界做一個典范,所以推廣讀經的人都要感謝王陽明。(掌聲)

//

王陽明的故事——兒童讀經的見證

//

王陽明從先祖以來就是官宦世家,書香門第,他的父親也是狀元呢。他父親在外為官,母親留在家里。有一天,王陽明的祖母做了個夢,夢到云端有一個穿紅衣服的人,手里抱著一個嬰兒從天上拋下來……祖母驚醒過來,正跟他祖父說這樣一個夢,只聽家人來報:夫人生了一個孩子,祖父心里一動,就是!果然是一個吉祥的夢。所以,就為王陽明取了名字,叫做“王云”,當時村里的人,把這一棟樓叫做“瑞云樓”。

我有一年暑假到余姚,朋友帶我去參訪陽明故居,那一棟樓還在──當然是整修過了,不過據說是舊地重建──那位朋友還津津有味地為我說了這個故事。王云出生以后,不幸有個缺點,就是啞巴,到五歲還不會講話。生了一個啞巴孩子,豈不令全家憂心?

有一天,家里的人,帶著五歲的小孩到門口去玩耍。有一個瘋癲道人,一瘸一瘸的走過來,走到王云前面,端詳了一陣,摸摸孩子的頭,說了一句:“是個好孩子,可惜道破了!”家人一聽,覺得奇怪,話中有話!想要問,這個道人就自顧自走了。家人就回話給祖父,這個祖父又是心里一動:!果然是泄露了天機。所以就把名字改了,改成“王守仁”,這個孩子就馬上開口了。

他開以后,不只是講話,他還會背書,把四書五經哇啦哇啦地背。祖父問他:“你怎么會背這個書呢?”他說:我老早就聽您常常念呢,我就會了。各位,這叫做“兒童讀經”。(熱烈鼓掌)祖父有正經八百地教孫子讀經嗎?沒有的,甚至也沒有說“小朋友,跟我念”,連念都不必跟著念,他只有聽,他就聽會了。所以我們今天推廣兒童讀經,也要感謝王陽明!他替我們做了見證。(掌聲)

王陽明到十一歲的時候,書讀了很多了,很有才華。有一次他父親帶他出游,父親跟朋友在一起喝酒──古代的文士喝酒之后,一定會想賦詩,他們一個一個在那里吟哦──所謂“吟成一個字,捻斷數根須”,作詩是要斟酌推敲的,古時候男人大體都留胡須,在思考的時候,就捻著胡須。吟成了一個字,居然捻斷了數根須,作詩不容易的啊──有一個人吟啊吟著,吟成了兩句,旁邊這個十一歲的小孩接著把下兩句完成了。他父親和朋友們大為驚奇,說“這個孩子會作詩?”

王陽明說:“我隨便作作啦!”(先生笑,眾笑)

大家說:“你會作詩,那好,我們出個題目,你作作看!碧ь^看見月亮從山巔升起,說,你就作山月之詩吧。王陽明隨口就作了一首詩,可能不需要七步,曹植不是七步成詩,王陽明是隨口就有了:

“山高月遠覺月小,便道此山大于月;若人有眼大如天,還見山高月更闊!

詩意說,山高月遠,山很高,月亮很遠,覺月小,我們感覺月亮比山小。便道此山大于月,于是,一般人就說,這座山比月亮大。為什么一般人會說山比月亮大呢?因為他的眼光太淺近了,他短視。若人有眼大如天,如果有一個人的眼晴像天那么大,還見山高月更闊,他眼光長遠,一定會看到,山雖然高,月亮更廣闊。

一個十一歲的孩子,能夠作詩,而且涵有很深的哲理,真了不起。我也曾經用這首詩來比喻我們的讀經推廣。一般人對于教育的觀念,都看到教育體制中,建了那么多的學校,聘了那么多的校長、老師,學校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都跟上了國際的腳步,合乎了世界的主流,而且全國的孩子一百年來都在受這樣的教育,F在居然有人出來說個什么“讀經教育”,違反了體制傳統,違背了世界潮流,而且只那么一小撮人,不要說百分之一不到,千分之一可能也不到,甚至萬分之一也不到,應該只是十萬分之一或百萬分之一吧。于是,有人就說,讀經教育是不可靠的,我們應該面對時代,我們應該跟從世界,時代跟世界都不這么做,你怎么敢這么做?

各位,如果有人,以后用這樣的觀點質疑你的讀經,你就吟一首詩給他聽:

“山高月遠覺月小,便道此山大如月;若人有眼大如天,還見山高月更闊!保崃夜恼疲

所以我感覺王陽明這首詩啊,好像是為幾百年之后我們讀經教育而作的,他當時似乎就知道,讀經教育會受到一些人的誤解,他替我們解開讀經的疑難,我們又要感謝他了。ㄕ坡曧懫穑


//

可以默寫《易經》的王陽明

//

王陽明年輕的時候,好學不倦,才華卓越,他成為朋友之間的小小領袖,大家都跟著他。當時流行的學說,是朱熹的。當王陽明讀到朱熹解大學的格物致知,說:

“所謂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窮其理也,蓋人心之靈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惟于理有未窮,故其知有不盡也。是以大學始教,必使學者即凡天下之物,莫不因其已知之理而益窮之,以求至乎其極。至于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貫通焉,則眾物之表里精粗無不到,而吾心之全體大用無不明矣。此謂物格,此謂知之至也!

朱熹說,天下之物莫不有理,天下的事事物物都有道理;ㄓ谢ǖ牡览,茶杯有茶杯的道理,而吾心之靈莫不有知,而我們的心是很靈活的,很靈明的,我們的心有知道事物之理的能力。

所以,一個學者,對于天下的事物,要運用他的知的能力,不管了解到哪里,如果還沒有了解的,就開始了解,如果了解一些了,還要再進一步追究更多更深,到達極致。若能如此窮究下去,越究越多,越究越深。到最后一旦豁然貫通了,“則眾物之表里精粗無不到”,萬事萬物的表面、里面、精細的跟粗糙的道理,都能把握了!岸嵝闹w大用無不明矣”,心靈在天地人生之中的功能,就可以全部明朗化了。

王陽明讀到這里,他認為,哦!原來圣賢是這樣做成的──即凡天下之物,去窮究它的道理,最后就可以體物明心,成圣成賢。他說,如果這樣的話,圣賢是可以學的。所以把他的朋友找來,說:我們從今天開始,要學圣賢。

怎么學圣賢?說:朱熹告訴我們,天下的事物都有它的道理,哎!好像對,天下的事物當然都有它的道理!而我們的心靈是可以明白道理的。哎,也對,因為我們的心靈真的是可以明白道理的,只要很誠懇,只要不自欺,不違反邏輯,大概事物的道理都可以明白,而且一步一步的,越明白越廣大,越明白越深入。哎!果然有道理。所以,我們要從格物開始,格物才能致知,致知以后才能誠意正心,才能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梢姽Ψ虻幕A是在格物致知,所以我們應該去格物了。朋友們就問陽明:那我們從哪里開始呢?王陽明轉頭一看,屋子外有一叢竹子,說:竹子一定也有竹子的道理,我們就先格竹子吧。

怎么格呢?大家都沒有經驗,陽明就說,且坐在竹子的前面來想想竹子的道理吧,哈!朋友們就在竹叢前面格起來,格著,格著,格了大半天,格累了,一點道理格不出來。就跟陽明說,我們格不出竹子的道理來。陽明說,你們不用功,我來!于是他就獨自在竹子面前格起來,格了幾天幾夜,也沒格出什么道理,卻病倒了。他就感嘆,圣人難學!從此,就對朱熹的學說有所懷疑了。

一直等到他三十七歲,被貶官,從北京貶到我們──你們這“寶貝”地方──“貴陽”來──當時貴陽可沒有這么多人這么多房子呀,也沒有這么多的馬路、汽車啊。他費盡九死一生──因為他是得罪宦官劉瑾,被廷杖四十大板,打得昏死過去,然后跋山涉水,而且劉瑾還派人追殺,隨從都散了──他自己一個人到龍場驛來。

到龍場驛,他發現,這個地方的人,都是野人。一個讀書人來到這樣的地方,他還是不忘教育,他想,應該教這些野人讀讀書。那他的隨身行李都丟了,哪有書呢!于是自己默寫,把他讀過書一字一字地寫出來,他想教野人們讀《易經》,他就把整部《易經》寫出來,可能寫了好幾部呢。

王陽明到了三十幾歲的時候,他還沒有忘記他小時候所背過的書,從此可見,他小時候是背得很熟的,而且他是整本背的。現在有不少人反對讀經,理由是:叫我們小朋友背書背書,只會背書。背書有什么用?我就跟他說,王陽明可以默寫經典教學生,背書背書,或許到時就有用!所以我們現在提倡包本背誦,有人質疑古人并沒有所謂包本背誦,我就拿王陽明做例證,他就沒話說了,這當然要感謝王陽明。ㄕ坡暎


//

背書不會背成呆子——王陽明龍場驛悟道

//

王陽明在龍場驛,環境險惡,活下去的希望是很渺茫的,尤其當時皇帝如果把一個官貶了,還貶到很偏僻的地方,就是希望他死在那里。所以王陽明當時并沒有回家的打算,不過他自己反。核f念俱灰,已經無所求了,但還有一個念頭總放不下,就是死的恐懼還放不下!

一個三十幾歲的中年人,國家的精英之士,隨時面臨了死亡的威脅,各位,這里有三十幾歲的人嗎?這是怎樣的一種難受的心情!王陽明想要連這一點煩擾都克服掉,他用了一個方法──一個很笨的方法,用石頭做了一幅棺材,天天晚上就睡在棺材里,意思是把自己當成死了,就這樣來打破生死的恐懼。

有一天晚上,他忽然從棺材里面跳出來,狂呼大叫,跳來跑去……把仆從們都嚇壞了,以為王陽明是不是見鬼了,怎么發瘋了呢!其實,王陽明并沒有發瘋,而是他忽然領悟了“格致之旨”,解開了了他從十幾歲對于朱熹的格物致知──當時格竹子沒有格出道理來的平生大惑。王陽明的學問便從三十七歲的這一個領悟開始,走上自己的學問之路。

他的領悟,跟朱熹的講法大不一樣,但是誰是誰非呢?一個讀書人,不可以太過主觀了,不是憑他想的就算數,何況朱熹鼎鼎大名呢!所以陽明不敢造次,必須以經典為標準,才能判斷,于是默誦所有的經典,凡是相關的文句,一時間聚合在他心里,他一一地去考察,竟然和他所悟的無所不合。就是他就有了自信,一生與朱熹分庭抗禮。

有人說:真正的學者是要活用的,不是會掉書袋就可以的。所以啊,你們推廣的讀經,只是死讀書,不是摧殘了孩子的創造力,讀成書呆子嗎?我就用王陽明這個故事做例子,王陽明不僅哲理通透,是大哲學家,還用兵如神,是大軍事家,豈不是一個有創造力的大賢嗎?但是,王陽明確實是背很多經典的,死背多了,死背久了,才能夠活用!各位,他如果沒有從小背過很多經典,他如果沒有背很熟,他怎么能夠隨時省悟,怎么可能融會貫通呢?這也可以證明,一個從小背書的孩子,長大之后不會變成書呆子,這又給我們兒童讀經做了一個很好的例證,我們也要感謝王陽明!(掌聲)





遵義市中華美德文化傳播協會

簡 介

遵義市中華美德文化傳播協會成立于2015年6月14日,是經中共遵義市委宣傳部(市文明辦)批準的直屬志愿者團隊,經遵義市民政局批準注冊登記的公益性、群眾性、非營利的社會團體,現有團體會員單位9家,會員150余人,志愿者80名。2016年12月25日成立黨支部,現有黨員52名。支部充分發揮示范引領戰斗堡壘作用,有力地推動了協會各項事業的發展。

目前,協會有分支機構3處:遵義市中華美德文化傳播協會播州區聯絡處(負責播州區工作)、遵義市中華美德文化傳播協會湄潭縣聯絡處(負責湄潭縣工作)、遵義市中華美德文化傳播協會務川縣聯絡處(負責務川縣工作)。內設機構10個部門:辦公室、組織部、宣講團、理論研討部、對外聯絡部、經典誦讀推廣部、家風家教工作部、中醫養生文化推廣部、知行藝術團、志愿事業服務部(上善若水助困團)、另有10家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家風家教、經典誦讀)推廣站。

本會宗旨:遵守憲法、法律、法規和國家政策,遵守社會道德風尚。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在遵義市市委宣傳部(市文明辦)、遵義市民政局領導下、指導下,認真貫徹落實中辦、國辦印發的《關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教育部、國家語委下發的《中華經典誦讀工程實施方案》《中華人民共和國家庭教育促進法》,民政部、全國婦聯印發的《關于加強新時代婚姻家庭輔導教育工作的指導意見》。積極開展美德文化進社區、校園、機關、企業、監獄、部隊;主辦具影響力的大型優秀傳統文化公益論壇、講壇;廣泛開展志愿公益服務活動,踐行中華美德;每周日下午堅持開設公益講課,宣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明禮知恥、崇德向善的良好社會風尚。協會至成立以來,為遵義精神文明建設作了力所能及的貢獻。

2018年,遵義市中華美德文化傳播協會榮獲2018年全國社科組織“先進單位”榮譽稱號。2020年,貴州省社科聯曾到我會考察,擬授予貴州省社科示范基地。2021年7月,遵義市中華美德文化傳播協會黨支部被北京路街道黨工作委員會授予“先進基層黨組織”榮譽稱號。2021年12月,我會被遵義市精神文明辦、遵義市民政局、共青團遵義市委推選為“疫情防控最佳志愿服務組織”。協會湄潭縣聯絡處已被湄潭縣委宣傳部授予《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2021年國際志愿者日,湄潭縣聯絡處獲得了市級優秀志愿服務組織獎,獲得縣級最佳志愿服務組織獎、最佳志愿服務項目獎。

本會的理念是:傳中華美德文化,做上善若水之人;燃燒自己,溫暖他人;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

本會的業務范圍:開展美德文化交流學習、公益師資培訓,開展美德文化教育、志愿公益活動,開展家風家庭教育,興辦公益企業。

現辦公地址:遵義市紅花崗區丁字口遵義中山醫院二樓。

聯系電話:182 1212 8998   182 8512 1401


遵義市中華美德文化傳播協會

                                         2022年8月


業務主管單位:中共遵義市委宣傳部(市文明辦)

登記管理機關:遵義市民政局



遵義市中華美德文化傳播協會 版權所有

地址:遵義市紅花崗區丁字口中山醫院二樓    聯系電話:13984979998    郵箱:827838515@QQ.com

黔ICP備15014843號

官方微信
聯系我們
在線留言
全黄色免费噜噜|狠狠cao丝袜免费视频|最新在线黄片观看|毛片在线观看高清无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