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聯系我們
歡迎訪問遵義市中華美德文化傳播協會官方網站 (2015-9-13)
當前位置:首頁>文章>先賢教子良方

先賢教子良方

中國的博物館為什么要“給全世界”努力?

來源:中國新聞網  2022年8月22日  閱讀次數:397


坐落于蘇州吳中區大運河畔的吳文化博物館又名吳中博物館,是一座建館僅兩年出頭的地方性博物館。博物館定位于“高水平、有特色的區域文化綜合體”,打造“領先的吳文化展示、研究和學習平臺”。

近期,該館推出了“文明的樣子——亞歐大陸古代文物精品展”,匯聚了來自敘利亞、阿富汗、伊朗、土耳其等國,亞歐大陸上各個文明的代表性文物共計190余套(件)。這些來自異域的古代文物,呈現出地中海區域、亞洲西部和中部文明形成與發展中的點滴特點,觀眾可從不同角度感受亞歐大陸各文化的特點與碰撞融合。

一座主打吳文化的地方性博物館,為什么要大費周章地展示異域文物?地方性博物館在促進文化大發展大繁榮中又有著怎樣的責任與擔當?吳文化博物館館長陳曾路近日接受中新社“東西問”專訪,從文化傳播、國際交流等角度進行闡述。

吳文化博物館。吳文化博物館供圖


現將訪談實錄摘要如下:

中新社記者:近幾年,中國的博物館建設進入快速發展期,大量地方性博物館雨后春筍般出現。以蘇州市為例,截至2020年底,蘇州市已建成開放博物館(紀念館、陳列館以及館藏古代書畫、古籍的美術館)102家,被稱為“百館之城”。有人認為這是操之過急,您怎么看?您認為地方性博物館在促進文化大發展大繁榮中的職責與使命是什么?

陳曾路:上海市現有158座博物館、96座美術館,平均每10萬人就擁有一座文博美術場館,遠高于全國平均水平,但和海外很多城市相比,仍是落后的。譬如韓國首爾的人口數遠低于上海,卻有600多家博物館。

質與量,質是首要的,如果沒有質,單純追求量是沒有意義的;但如果連量都沒有的話,又如何談質?所以當前國內博物館的“井噴”,并不是在博物館建設上操之過急,反而是還不夠,不足以滿足民眾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

近幾年,我們還發現了一個問題,國內不管是何種規模的博物館,都有同質化的趨勢。避免同質化的核心,就是有自己的特色,尤其是地方性博物館要找準自己的定位、打造自身的特色,成為地方文化對外傳播的窗口,同時也為當地民眾提供一個接觸文化的空間。

此外,我們也希望在展覽中加入更多國際化的元素,來助推所在城市的國際化。譬如蘇州博物館,新建成的西館被定位為“蘇州人看世界”的文化展示與體驗中心,喊出“立江南,看世界”的口號。蘇州號稱“百館之城”,一座城市里需要有幾家文化機構推出一些國際交流的項目,使這座城市與國際的聯系更加緊密。從城市的需求上考慮,地方性博物館有責任,也有使命和擔當,去做更多國際化的項目。

觀眾參觀“文明的樣子——古代文物精品展”。吳文化博物館供圖


中新社記者:吳文化博物館又名吳中博物館,這兩個名字都體現出博物館極強的地域性特色,為什么不緊盯著蘇州當地的吳地文化,而要舉辦這樣一場中外文物展呢?本次展覽題為“文明的樣子”,您認為所謂“文明的樣子”應是怎樣的?

陳曾路:江南文化或者說吳文化是吳中博物館的一個核心,這就是我們的特色。所以我們做的展覽不管是“考古探吳中”還是“風雅頌吳中”,講的都是吳地、吳文化的故事。江南文化一直是我們整個展覽體系的根、魂和核心。

但我們構建展覽體系時要往外擴展,不能僅守著核心的“一畝三分地”。吳文化不是“無”文化,我們真正要理解文化,不能不聞燕趙、不知有漢、無論魏晉。只有在對其他文化理解透徹的基礎上,你才能更深入地了解自己所處的文化,知道不同文化間的異同。

從這個角度上講,中國的地域文化就是我們往外擴展的第二個圈層。第三個圈層,就是亞歐大陸。

為什么要講亞歐大陸?因為中國不是一個封閉的國家,一直以來都是開放的文明體;仡櫄v史,可以客觀地說,歷史上中國越是開放、包容的時候,國家就越是強大。我們希望透過亞歐大陸去看清楚中國,讓大家能夠知道中華文明的多元、精彩,從中更深刻地認識到中華文明從誕生、發展到輝煌的整個過程。

“文明的樣子——古代文物精品展”展廳照。吳文化博物館供圖


這次展覽上,我們展出了好幾件公元前20世紀黎凡特地區的雕像,這些雕像來自不同地域,卻都包含有公牛的元素,展現出一些相似性。還有一些印度的犍陀羅佛像,經由亞歷山大大帝的東征,一些希臘化的元素被帶到印度,使得這些犍陀羅佛像有著希臘雕塑的影子。

通過這些展品可以看到,一個文明不是單獨存在的,不同區域不同時代的文明間有著吸引、借鑒、交流。把這種文明間的和而不同、百花齊放連綴起來,就是文明的樣子。

觀眾欣賞犍陀羅佛像。吳文化博物館供圖


中新社記者:西方的博物館事業起步較早,迄今已有數百年積累,這些博物館中的藏品包羅萬象、涉及世界范圍內的眾多文明。作為新興崛起中的中國地方性博物館,應以怎樣的方式將異域文明展現給中國國內觀眾?西方地方性博物館的發展有哪些值得借鑒之處?

陳曾路:相比西方的博物館,目前中國的博物館還是缺乏世界性的收藏。當然,西方一些博物館在藏品的收集上是有陰暗的一面。但也有很多藏品是通過合法途徑獲取的,這是中國博物館可以利用和借鑒的。

據我所知,中國國內一些博物館和收藏家已經行動起來,比如現在有很好的犍陀羅佛像收藏、草原金器收藏,東南亞的文物也逐漸受到關注。

我在上海博物館工作的時候,每年都會請全世界博物館中各領域的專家來做講座、約稿。做世界性的收藏,也要從全世界獲取知識的力量。我們發展博物館事業,也應該令世界各地博物館的專家、資源為我們所用。同海外的博物館合作辦展、借藏品展出等就是很好的合作交流方式,像我們這次的展覽就從日本平山郁夫絲綢之路美術館借了展品來。

我們要承認,在比拼館藏上,中國的博物館現在還拼不過國外博物館。但隨著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博物館的“物”越來越不重要,F在不少博物館已開始通過數字化手段,展出世界其他地方的展品。不求文物為我所有,但求為我所用。

中國有十幾億人口,文化需求龐大,現在中國的博物館事業完全是一片藍海。我們和國外博物館之間并不是一種競爭關系,而應是合作共贏的關系。中國是和平崛起,中國的博物館也是和平崛起。

大英博物館有句口號:一座給全世界的世界博物館。這也是中國博物館的努力方向。

受訪者簡介:


陳曾路,男,2003年至2019年任職于上海博物館,擔任上海博物館教育部主任。2019年11月起任蘇州吳文化博物館館長。近年來,其研究聚焦于博物館學和藝術史領域,發表了《體系和品牌——博物館未成年人教育的一些思考與實踐》《更靈活和更智慧:中小博物館的教育策略》《講述本鄉本土故事展示江南文脈傳承》等文章40余篇,撰寫出版《上海博物館導覽》《吳中博物館圖錄》《世間樂土:江南日常生活風景》等書籍。領銜和參與了諸多博物館陳列和展覽的策展工作。





遵義市中華美德文化傳播協會

簡 介

遵義市中華美德文化傳播協會成立于2015年6月14日,是經中共遵義市委宣傳部(市文明辦)批準的直屬志愿者團隊,經遵義市民政局批準注冊登記的公益性、群眾性、非營利的社會團體,現有團體會員單位9家,會員150余人,志愿者80名。2016年12月25日成立黨支部,現有黨員52名。支部充分發揮示范引領戰斗堡壘作用,有力地推動了協會各項事業的發展。

目前,協會有分支機構3處:遵義市中華美德文化傳播協會播州區聯絡處(負責播州區工作)、遵義市中華美德文化傳播協會湄潭縣聯絡處(負責湄潭縣工作)、遵義市中華美德文化傳播協會務川縣聯絡處(負責務川縣工作)。內設機構10個部門:辦公室、組織部、宣講團、理論研討部、對外聯絡部、經典誦讀推廣部、家風家教工作部、中醫養生文化推廣部、知行藝術團、志愿事業服務部(上善若水助困團)、另有10家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家風家教、經典誦讀)推廣站。

本會宗旨:遵守憲法、法律、法規和國家政策,遵守社會道德風尚。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在遵義市市委宣傳部(市文明辦)、遵義市民政局領導下、指導下,認真貫徹落實中辦、國辦印發的《關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教育部、國家語委下發的《中華經典誦讀工程實施方案》《中華人民共和國家庭教育促進法》,民政部、全國婦聯印發的《關于加強新時代婚姻家庭輔導教育工作的指導意見》。積極開展美德文化進社區、校園、機關、企業、監獄、部隊;主辦具影響力的大型優秀傳統文化公益論壇、講壇;廣泛開展志愿公益服務活動,踐行中華美德;每周日下午堅持開設公益講課,宣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明禮知恥、崇德向善的良好社會風尚。協會至成立以來,為遵義精神文明建設作了力所能及的貢獻。

2018年,遵義市中華美德文化傳播協會榮獲2018年全國社科組織“先進單位”榮譽稱號。2020年,貴州省社科聯曾到我會考察,擬授予貴州省社科示范基地。2021年7月,遵義市中華美德文化傳播協會黨支部被北京路街道黨工作委員會授予“先進基層黨組織”榮譽稱號。2021年12月,我會被遵義市精神文明辦、遵義市民政局、共青團遵義市委推選為“疫情防控最佳志愿服務組織”。協會湄潭縣聯絡處已被湄潭縣委宣傳部授予《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2021年國際志愿者日,湄潭縣聯絡處獲得了市級優秀志愿服務組織獎,獲得縣級最佳志愿服務組織獎、最佳志愿服務項目獎。

本會的理念是:傳中華美德文化,做上善若水之人;燃燒自己,溫暖他人;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

本會的業務范圍:開展美德文化交流學習、公益師資培訓,開展美德文化教育、志愿公益活動,開展家風家庭教育,興辦公益企業。

現辦公地址:遵義市紅花崗區丁字口遵義中山醫院二樓。

聯系電話:182 1212 8998   182 8512 1401


遵義市中華美德文化傳播協會

                                         2022年8月


業務主管單位:中共遵義市委宣傳部(市文明辦)

登記管理機關:遵義市民政局


遵義市中華美德文化傳播協會 版權所有

地址:遵義市紅花崗區丁字口中山醫院二樓    聯系電話:13984979998    郵箱:827838515@QQ.com

黔ICP備15014843號

官方微信
聯系我們
在線留言
全黄色免费噜噜|狠狠cao丝袜免费视频|最新在线黄片观看|毛片在线观看高清无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