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誡子書》
【三國】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古代家訓大多凝練了作者畢生的生活經歷、人生體驗和思想等方面內容,不僅能給后世子孫帶來啟迪,且今人讀來也大有可學習之處。
這篇文章是諸葛亮在蜀漢建興十二年寫給兒子諸葛瞻的一封家書。
文章闡述修身養性、治學做人的深刻道理,是諸葛亮對其一生的總結,后來更成為修身立志的名篇。
01
學會寧靜
君子靜以修身,有道德修養的人,依靠內心的寧靜來修養身心。
諸葛亮勸誡孩子,做人做事要靜思反省。
如果人是浮躁不安的,做事也就會毛躁,那就達不到目的和效果。
寧靜,是一種氣質,是一種內涵。
寧靜并非平淡無奇,更是一種積蓄待發的力量。
一個人只有摒棄雜念,專心致志,將精力全部集中起來,才能有所創造。
02
學會勤儉
儉以養德,以儉樸節約的行為來培養自己高尚的品德。
審慎理財,量入為出,擺脫負債的困擾,可以過著簡樸生活,不會成為物質的奴隸。
勤儉是一種良好的習慣。
奢侈浪費之風不可取,一味地攀比也不是君子所為。
孟子曾說,養心莫善于寡欲。對物質產生過多的欲望,會消磨人的志氣。
03
學會鉆研
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
刻苦讀書、刻苦學習,要想有一番成就和作為就必須耐得住清苦。
要學得真知,不可不靜心研究探討。
學習也好,工作也好,對待所追求的事業,要有堅持下去的決心。
立志、篤志,持之以恒。
04
學會積極
淫慢則不能勵精,諸葛亮忠告兒子不要放縱懈怠。
消極怠慢的態度又如何能夠取得成功?
日日放縱自己的享樂之欲,對待事物懶散邋遢,只會埋沒自己。
積極進取,是古人一直推崇的人生態度。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勵精圖治,方有所收獲。
05
學會珍惜
年與時馳,意與歲去,光陰匆匆而過,誰也挽留不住。
諸葛亮告誡兒子意志也會隨著時間的逝去而慢慢消磨。
古人云,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珍惜這美好的年華,別讓那光陰白白蹉跎。
《誡子書》短小精悍,言簡意賅,僅僅八十六字,將養性修身的道理說到極致。
以此為榜樣,寧靜、致遠、勤學、戒躁,你我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