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屆全國孝老愛親模范(12名)
1.王必盛,江西省贛州市會昌縣總工會退休干部

王必盛,男,漢族,1941年2月生,中共黨員,江西省贛州市會昌縣總工會退休干部。
76歲的王必盛,二十一年如一日照顧癱瘓妻子,從不言悔,用細心照料和用心陪伴,詮釋對妻子深深的愛戀,用默默付出和堅守展現人間最美的愛情。21年來,他記錄妻子病情的自制“病歷”寫了厚厚8本,里面詳細記錄妻子每天脈搏、血壓等身體情況,服藥種類、時間以及當天天氣等信息!斑@樣,醫生問起情況來,我才能清楚地回答。醫生才好對癥下藥!蓖醣厥⑦@樣解釋。
2.白琴,寧夏回族自治區平羅縣陶樂鎮施家臺子村村民

白琴,女,漢族,1976年1月生,寧夏回族自治區平羅縣陶樂鎮施家臺子村村民。
白琴帶著爺爺、奶奶出嫁,19個春秋,用親情溫暖了一個特殊的“四姓之家”,用愛心向世人闡釋了“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的真義。丈夫一家人也把白琴爺爺奶奶當成自己的親人,悉心照顧。在全家人的精心照顧下,白琴的婆婆和爺爺相繼安詳離世,公公和奶奶雖已高齡身體卻很健康,父親的病情逐漸好轉,一家人過著平靜而幸福的生活。白琴入選“寧夏好人”,其家庭被評為全國五好文明家庭。
3.白永皓,西安科技大學學生

白永皓,男,漢族,1993年4月生,共青團員,西安科技大學學生。
父親去世,母親癱瘓在床,妹妹面臨退學。正在上大學的白永皓,沒有退縮,用自己稚嫩的肩膀挑起家庭重擔。他帶著高位截癱的媽媽重返校園,以至善至真的孝行美德,詮釋當代青年的責任與擔當。
4.劉學舉,湖北省十堰市竹山縣柳林鄉洪坪村村民

劉學舉,男,漢族,1953年11月生,中共黨員,湖北省十堰市竹山縣柳林鄉洪坪村村民。
劉學舉不寬裕,但他寬厚仁孝、省吃儉用,贍養包括遠親在內的11位老人,為他們構筑安享晚年的溫馨港灣,弘揚了中華民族孝老愛親的傳統美德。劉學舉是三世單傳之子,跟他生活在一起的有爺爺、奶奶、父親、母親、岳父、岳母。在村民眼里,劉學舉是個大孝子,和老人從未拌過嘴,從未說過不是。他謙虛地說:“我們屋里老人多,條件差,要說孝敬說不上,不過有一點我做到了,那就是我從來沒在老人面前紅過臉!
5.孫銀聰,山西省運城市芮城縣古魏鎮太安村村民
孫銀聰,女,漢族,1922年7月生,山西省運城市芮城縣古魏鎮太安村村民。
孫銀聰老人把癱瘓在床的兒媳當成親生閨女伺候,用慈母大愛點燃了病人生命熱情,用年邁的身軀撐起了一個風雨飄搖的家庭,感召著兒孫們把德善好家風代代相傳。好德行催生好家風。孫銀聰照料癱瘓兒媳28年,勤儉持家、堅強執著,讓這個一度在風雨中飄搖的小家穩定下來,漸漸走上幸福道路。如今,孫銀聰家族100多人,里外曾孫玄孫20多個,都以她為學習典范,將傳統美德代代相傳,贏得四鄉八鄰尊敬。曾孫陳志浩2017年4月29日在北京市一處河道內,為營救兩名被洪水圍困的8歲兒童英勇犧牲,被授予“一級首都保安勇士”。在孫銀聰影響下,太安村孝老愛親蔚然成風,呈現一派文明和諧的景象。
6.楊素靜,遼寧省鞍山市交運集團有限公司第二汽車分公司工會干事

楊素靜,女,漢族,1968年6月生,遼寧省鞍山市交運集團有限公司第二汽車分公司工會干事。
2000年10月,楊素靜的丈夫呂強工作時遇到一男子持刀劫持少女,立刻上前阻擋,被歹徒刺中腹部英勇犧牲。聽到這個噩耗,楊素靜幾度昏厥。她已懷有6個半月的身孕。為了讓丈夫的“生命”能夠延續,她堅定信念把孩子生下來、撫養成人,并全心全意孝敬公婆,讓他們有個快樂幸福的晚年。從孩子記事起,楊素靜就教育女兒要孝敬老人、遵守公德、樂于助人。女兒小時候常問起爸爸,楊素靜總對她說爸爸出國了。隨著女兒長大懂事,楊素靜找出丈夫的照片,告訴她:“你爸爸是一個英雄,是我們全家的驕傲!敝勒嫦嗪,女兒理解了媽媽的不易,更加努力學習,回報媽媽的愛。在她悉心培養和教育下,女兒2008年參加全國英語大賽獲得冠軍,2015年又以優異成績獲得鞍山市中考第一名。
7.張紅萍,陜西省延安市陜煤集團黃陵礦業公司二號煤礦專職家屬協管員

張紅萍,女,漢族,1976年5月生,陜西省延安市陜煤集團黃陵礦業公司二號煤礦專職家屬協管員。
結婚16年來,張紅萍悉心照料癱瘓在床多年的奶奶、患胃癌的婆婆和6級殘疾的公公,用柔弱的肩膀撐起家庭的半邊天,用孝心讓遲暮老人樂享晚年。
8.陳淑芳,浙江省寧波市象山縣畜牧獸醫總站站長

陳淑芳,女,漢族,1967年12月生,民盟盟員,浙江省寧波市象山縣畜牧獸醫總站站長。
她是患癌癥婆婆最依賴的人,是“植物人”母親最離不開的人,是收養孩子最敬佩的人……陳淑芳上有老下有小,在雙重壓力下,上行孝、下懷慈,用愛傳遞出滌蕩人心的美麗力量,鑄就出“孝女慈母”的美好形象。陳淑芳身為象山縣畜牧獸醫總站站長,平時工作繁忙,但在2005年,她還是堅持把癌癥晚期的婆婆從老家接來,細心服侍。7年時間,面對全身疼痛、呻吟不止的老人,陳淑芳經常像對待幼兒一樣抱著“哄”。婆婆在彌留之際,一直念叨:“我真是前世修來的好福氣,有阿芳這樣的好媳婦!
9.周長芝,江蘇省徐州市云龍區彭城養老服務中心院長

周長芝,女,漢族,1968年12月生,中共黨員。江蘇省徐州市云龍區彭城養老服務中心院長。
為完成母親“一定要照顧好那幾位孤寡老人”的遺愿,周長芝辭去公職,接管了一家老年公寓,進而又開辦了多家養老院,為1000多位老人建設晚年幸福家園,免費收住16位抗戰老戰士、26位孤寡老人,減免156位老人的費用100多萬元。她還先后資助290名貧困學子和28個貧困家庭。周長芝用無私大愛溫暖著那些孤困老人和孩子的心。
10.周艷梅,內蒙古通遼職業學院學生

周艷梅,女,漢族,1995年3月生,共青團員,內蒙古通遼職業學院學生。
周艷梅是棄嬰,是養父周全將她撿回,給了她一個完整的家。9歲,周艷梅開始照顧高位截癱的養母;14歲,當養父也架起雙拐,她獨立挑起家庭的重擔。十幾年來,周艷梅一邊照顧養父母,一邊上學、種地、打工,譜寫一曲新時代的反哺樂章。
11.高妹香(苗族)海南省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三道鎮三弓村委會新建村村民

高妹香,女,苗族,1968年10月生,海南省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三道鎮三弓村委會新建村村民。
高妹香孝敬老人、勤勞持家、幫助鄉鄰、育兒成才,以一個農民的樸素情懷建成一個家風良好的和諧家庭。她細心照顧3位老人,把3個孩子培養成為大學生,為當地的苗族家庭做出了文明的典范。高妹香除了是家里的“主心骨”“多面手”,還是村婦代會委員和村小組婦女組長。她常常入戶調查走訪,對全村的五保戶、貧困戶、孤兒戶、困難黨員等進行詳細分類、登記造冊,遇到那些家庭困難的婦女,就給予熱心幫助。高妹香家庭曾被評為全國五好文明家庭、海南省“桃李書香最美家庭”等。
12.溫金娥,福建省龍巖市上杭縣實驗小學教師

溫金娥,女,漢族,1978年6月生,福建省龍巖市上杭縣實驗小學教師。
丈夫不幸去世,溫金娥既照顧年邁的公婆和5歲的兒子,還承擔一大筆債務。公公膀胱癌屢次復發,婆婆又出車禍。溫金娥帶著兒子、公婆一起改嫁,重新組合成一個和美的大家庭,用愛心、孝心奏響和諧家庭的新樂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