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屆全國孝老愛親模范(12名)
1.劉培、劉洋兄弟,湖北省武漢市黃陂區李家集街鄭林灣村劉家槽灣村民

劉培、劉洋的父親劉盛均在湖北襄陽一家汽配廠工作。
2013年6月18日凌晨4時,劉盛均在作業時不慎被高溫蒸汽燒傷,全身96%的皮膚燒傷,生命垂危,被轉至武漢市第三醫院搶救,醫院提出,從直系親屬身上取皮,是使其盡快脫離危險的最佳選擇。但這樣的大面積取皮,對捐獻者也存在風險。為了救父親,兄弟雙方都試圖說服對方,取用自己的皮。哥哥趁弟弟上班,偷偷簽下了手術單,用自己頭部和背部的皮膚,移植到父親的四肢及腹部。得知消息后,弟弟失聲痛哭,隨之,也接受了取皮手術!爸袊眯值堋眲⑴、劉洋爭孝接力割皮救父的事跡引起社會各界廣泛關注,家鄉黃陂的100多家單位自發捐款86萬余元,為這個遭受不幸但充滿大愛的家庭解燃眉之急。
2.羅長姐(土家族)湖北省宜昌市五峰土家族自治縣灣潭鎮九門村村民

羅長姐,女,土家族,1928年9月生,湖北省宜昌市五峰土家族自治縣灣潭鎮九門村村民,全國雙擁模范個人,湖北省“三八”紅旗手,2013年9月26日被評為第四屆全國道德模范——全國孝老愛親模范。
長期以來,羅長姐一直照顧著自己因不幸患上乙型腦膜炎而導致精神病的兒子。2013年8月15日,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節目對羅長姐的事跡進行了專題報道。2013年9月26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北京會見第四屆全國道德模范及提名獎獲得者。
3.許張氏,安徽省亳州市譙城區西關社區居民

許張氏,女,1916年生,安徽省亳州市譙城區人。
時年97歲(2013年)的許張氏40多年辛勤照顧病兒,20多年年堅守病榻不離不棄;她家庭貧困,卻回絕了10萬元的愛心捐款。她的“慈母之心,無聲大愛”經過微博的傳播,感動了無數人,被網民稱為“最堅強母親”,在2013年獲得了“第四屆全國道德模范敬老愛親獎“。12月23日凌晨,中國好人、全國道德模范,被網友稱為“最美母親”的許張氏安詳地離開人世,享年98歲。
4.皇甫輝勇,中國人民解放軍73056部隊51分隊班長

皇甫輝勇,男,漢族,中共黨員,江蘇淮安人,1983年8月出生,2002年12月入伍,2007年7月入黨,上士軍銜,現任中國人民解放軍73056部隊51分隊班長。
皇甫輝勇,一個用大義大愛傳遞正能量的“雷鋒式士兵”。當妻子身患重病時,他用鐵骨柔情呵護至親至愛,情真意切,用感人事跡生動詮釋了一名當代中國軍人的赤誠、無私和堅韌。妻子去世,皇甫輝勇安頓好妻子后事,把岳父醫療保險和養老保險遷到自己父母的戶頭上由自己代繳,并托付家人照看好岳父。妻子住院期間,他幫同病房低保戶老人墊付2000元醫療費。他還與鎮江福利院一名與妻子身世相似的9歲女孩,建立了長期資助關系。他在部隊倡導建立“愛心基金”,帶頭捐出工資,籌集資金20多萬元,成立30余人的“愛心團隊”,經常到社會上為群眾服務。
5.丁水彬,陜西省西安市雁塔區紅專南路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站員工

丁水彬,女,漢族,1971年12月生,陜西省西安市雁塔區紅專南路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站員工。
丁水彬多年來無微不至、無怨無悔地護理雙腿癱瘓的公公、年邁多病的婆婆和雙目失明的丈夫,以實際行動譜寫了一曲感人至深的孝老愛親之歌。1999年,丁水彬與丈夫王健宏結婚。公公1971年遭遇車禍導致高位截癱,生活不能自理;楹,丁水彬毅然從婆婆手里接過護理公公的重擔,白天,她要經常為公公擦洗身體,按時給公公傷口烤電、換藥,每2至3個小時要幫助上一次廁所,翻一次身;晚上,她要清洗尿布、褥子,還要打掃室內、清潔衛生。到過她家的人都說,家里不像是有病人,這樣清潔整齊,真不容易。在她的護理下,公公從未發生過身體感染,更未生過褥瘡。但好景不長,2002年6月,丈夫王健宏患全身“重癥多型性紅斑”,經全力搶救雖保住了生命,但雙目失明。丁水彬又承擔起了照顧丈夫康復的重任。然而禍不單行,2003年,婆婆梁秉蘭在身患胰腺炎、膽結石、萎縮性胃炎和高血壓等多種病癥的情況下,積勞成疾,不幸再次病倒在家中。這一下,家庭的重擔全部壓在了丁水彬的肩上。在那一段時間里,她同時服侍3個病人,還要擠出時間外出掙錢補貼家用,僅僅一個月不到的時間,她就瘦了15斤。在她的精心護理下,丈夫和婆婆的病情終于有了好轉,基本恢復了健康。為降低費用,方便照顧家人,她自學了醫學護理知識,學會了打針、換藥、治療烤電、按摩等技術,家人遇到一些小傷小病,盡量不請大夫,能不去就不去醫院。就這樣,丁水彬不離不棄,為這個不幸的家庭撐起了一片天空。
6.吳林香,重慶市忠縣馬灌鎮初級中學學生

吳林香,女,漢族,1999年5月出生于重慶市忠縣馬灌鎮桂陽村,重慶市忠縣馬灌鎮初級中學學生。入選“中國好人榜”。
面對身患癌癥的母親、全身癱瘓的外婆、右手殘疾的外公和乳臭未干的弟弟,2011年,12歲女孩吳林香經受住了人生的考驗,她一邊努力學習,一邊用她那柔弱的肩膀撐起了這個破碎的家。她不畏艱難、苦中求樂,每天早上天不亮就起床,一直忙到晚上11點多才入睡。盡管再苦再累,她的臉上還是時常保持著微笑。她被稱為中國最堅強的女孩之一;她只有13歲,卻勇敢地扛起一把鋤頭撐起全家,且已堅持了300多天,成為這個破碎家庭的頂梁柱。這名“鋤頭”女孩已入選“2012年度感動重慶十大人物”百名候選人,她的故事將繼續感動著大家。
7.蘇金蘭(黎族)海南省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黎母山鎮腰子居委會居民

蘇金蘭,女,黎族,1962年2月生,海南省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黎母山鎮腰子居委會居民。
一提起蘇金蘭,鄉里鄉親都對她贊不絕口,因為她用自己智慧和堅強毅力,把多年殘疾的兒子培育成為一名世界特奧冠軍。蘇金蘭的兒子邢詒招和女兒邢詒玲均屬4級殘疾。邢詒招因小時候生病后遺癥導致智力低下,后又因被騙爬樹摘椰子而摔斷右腿,成為殘疾人;女兒邢詒玲從出生便有精神問題。平日里,蘇金蘭除了要照顧兩個未成年的殘疾子女,還要照顧年邁的父母。她的丈夫邢國武因手受過傷,不能干重活,整個家庭的重擔就落在了蘇金蘭身上。有人向她提議,把兩個智障的孩子送給好心人養,讓拮據的生活緩解一點,她沒采納,毅然堅強地挑起了這副重擔,種好2畝水田和4畝已開割的橡膠。
2001年,瓊中縣殘聯在全縣范圍內開展推薦殘疾人進廠務工自力更生活動,為了兩個孩子得到一些專業培訓和教育,學會自力更生和與人相處之道,蘇金蘭把兒子邢詒招和女兒邢詒玲都送進廠里。2003年,海南省特奧會田徑隊招收隊員,邢詒招被選中,需要到海南省殘聯特殊大學學習,她讓丈夫邢國武專門照顧兒子,家里的一切都由她一人來承擔。她時常去看望,并激勵著兒子一定刻苦學習,做一個有用的人。兒子很爭氣,2005年在全國特殊奧林匹克田徑比賽中,首戰告捷,拿到了2金1銅的好成績。在2007年世界夏季特奧會和2009年世界冬季特奧會比賽中,她兒子又不負眾望,拿到了3枚金牌的好戰績,成了一位名副其實的世界特奧冠軍。蘇金蘭家庭也先后被評為“海南省五好文明家庭”和“海南省五好文明家庭標兵”。
8.廖月娥,湖南省長沙市岳麓區坪塘街道新合村桐沖組村民

廖月娥,女,漢族, 1963年 4月生,湖南省長沙市岳麓區坪塘街道新合村桐沖組村民。
30 年來,廖月娥始終用一顆愛心去關照別人,去溫暖孤獨者的心靈。她先后將 4名無親無故的殘疾、孤寡老人接到家中贍養。大愛超越血緣,溫暖人間。因家境貧寒, 8個月大時的廖月娥被抱養到一廖姓人家。養母多病,養父上班無法照顧。 13歲時,廖月娥便輟學在家,承擔起了照顧養母料理家務的重擔,苦難的歲月磨練出了她吃苦耐勞的品質。 1981年 9月,廖月娥與丈夫結婚后,夫妻倆用勤勞的雙手建家創業,種地、養豬、開打米廠,生活條件不斷改善;楹蟮牧卧露鸬弥约旱纳硎篮,更懂得以感恩的心尊敬自己的養父母。不僅悉心照顧身患高血壓的養父和多病的養母,還將孝行延伸到周邊那些孤寡殘疾老人身上,讓他們感受到家的溫暖。
9.尼瑪潘多(藏族)西藏自治區拉薩市城關區環衛工人

尼瑪潘多,女,藏族,1970年1月生,中共黨員,西藏自治區拉薩市城關區環衛工人。
1996年,52歲的次仁奶奶的老伴去世了,膝下又無兒無女,尼瑪潘多總想為次仁奶奶做點什么。她和老公商量以后,決定接老人到自己家里供養。2012年下半年,次仁奶奶一直拉肚子,沒胃口吃飯,打針吃藥都不見好轉,尼瑪潘多擔心奶奶活不了太久,就陪奶奶去了一趟幾十年沒回的老家,圓了老人一個夢。奶奶彌留之際咳血,什么藥都補不進去,尼瑪潘多喂奶奶喝清茶,結果奶奶示意要吃稀飯,當尼瑪潘多煮好稀飯,奶奶卻走了。尼瑪潘多為此常常自責。
2004年,尼瑪潘多在居委會菜地看見一名被遺棄的女嬰,不加思考就把孩子抱回了家,視如己出,精心呵護。2013年時,孩子9歲,讀小學了,像其他孩子一樣享受著快樂的童年。然而大愛的背后,卻深藏著一個女人的艱辛。尼瑪潘多的丈夫做過生意,開過貨車,收入不穩定。她自己也換過好幾個工作。2002年一場意外的車禍讓尼瑪潘多輕微腦震蕩,從此在家休養了很長時間。她忍受病痛,熬過了兒子的青春叛逆期,走過了老公生意賠本的時候,但她沒有放棄自己的初衷,她將這份愛進行到底。
10.陳斌強,浙江省磐安縣實驗初中教師

陳斌強,男,漢族,1976年生,本科畢業,浙江省磐安縣實驗初中語文教師、省級普通話測試員。陳斌強,作為老師上課風趣幽默,互動性強,很受學生歡迎,他教的兩個班,語文成績連續多年蟬聯當地聯考第一名。2007年,陳斌強的母親患上了老年癡呆癥,生活不能自理。為了更好地照顧母親,家住縣城的陳斌強,每周都會將母親綁在自己身上,騎摩托車30公里,帶著母親去上班,到了周五,又將母親“綁”回家中照料。一連五年(截至2012年),風雨無阻。
11.張桂蘭,青海省門源縣西灘鄉寶積灣村村民

張桂蘭,女,1972年10月,青海省門源縣西灘鄉寶積灣村村民。面對患有胃糜爛的丈夫,年邁體弱的婆婆,右腿嚴重殘疾的大伯哥,高位截癱的小叔子,張桂蘭用17年的堅守,艱難支撐起有著4位病人的困難家庭,其敬老愛老的個人事跡傳遍大江南北,2013年9月26日,被評為第四屆全國道德模范——全國孝老愛親模范。其家庭也榮獲青海省和諧文明家庭標兵榮譽稱號。
12.張耀華,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三師五〇團退休職工

張耀華,男,漢族,1948年4月生,中共黨員,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三師五〇團退休職工。當年輕妻子不幸癱瘓后,張耀華義無反顧地履行了作為丈夫的責任,幾十年如一日,張耀華陪伴妻子王曉婉共同走過了42年的歲月。42年,15330多個日夜的牽手,張耀華精心照料著癱瘓在床的愛妻!皭,就是責任,我要用一個男人的脊梁扛起當初愛的誓言!币咽莾婶W如霜的張耀華無怨無悔地說道。如今,嚴重的糖尿病、高血壓、心臟病已使王曉婉雙目失明、雙耳失聰。但是疾病并沒有壓垮這個堅強的女人,她有張耀華愛的支撐,臉上依然笑容燦爛:“來世還嫁給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