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問曰:為五谷湯液及醪醴奈何?岐伯對曰:必以稻米,炊之稻薪,稻米者完,稻薪者堅。帝曰:何以然?岐伯曰:此得天地之和,高下之宜,故能至完:伐取得時,故能至堅也。
帝曰:上古圣人作湯液醪醴,為而不用何也?岐伯曰:自古圣人之作湯液醪醴者,以為備耳!夫上古作湯液,故為而弗服也。
中古之世,道德稍衰,邪氣時至,服之萬全。
帝曰:今之世不必已何也。岐伯曰:當今之世,必齊毒藥攻其中,镵石針艾治其外也。
帝曰:形弊血盡而功不應者何?岐伯曰:神不使也。帝曰:何謂神不使?岐伯曰:針石道也。精神不進,志意不治,故病不可愈。今精壞神去,營衛不可復收。何者?嗜欲無窮,而憂患不止,精氣弛壞,營泣衛除,故神去之而病不愈也。
帝曰:夫病之始生也,極微極精,必先入結于皮膚。今良工皆稱曰病成,名曰逆,則針石不能治,良藥不能及也。今良工皆得其法,守其數,親戚兄弟遠近音聲日聞于耳,五色日見于目,而病不愈者,亦何暇不早乎?
岐伯曰:病為本,工為標,標本不得,邪氣不服,此之謂也。
帝曰:其有不從毫毛而生,五臟陽以竭也,津液充郭,其魄獨居,孤精于內,氣耗于外,形不可與衣相保,此四極急而動中,是氣拒于內而形施于外,治之奈何?
岐伯曰:平治于權衡,去宛陳莝,微動四極,溫衣繆剌其處,以復其形。開鬼門,潔凈府,精以時服;五陽已布,疏滌五臟,故精自生,形自盛,骨肉相保,巨氣乃平。帝曰:善。
湯液醪醴的制作方法
黃帝問道:怎樣用五谷來制作湯液及醪醴呢?
岐伯回答說:必須要用稻米做原料,以稻稈做燃料。因為稻米之氣完備,稻稈又很堅實。
必須要用稻米做原料才能制作湯液和醪醴。
黃帝問:為什么這么說?
岐伯說:稻谷秉承天地的和氣,生長在高下適宜的地方,所以得氣最完備,收割在秋季,是在最適當的季節收割的,所以稻稈最堅實。
現代人需藥物內服、針灸外治病才能愈
黃帝問:上古時代有醫術高明的醫生,制成了湯液和醪醴,雖然制作好了,卻只是用來供給祭祀和宴請賓客,而不用它煎藥,這是什么道理?
岐伯說:自古醫術高明的醫生,做好湯液和醪醴是以備萬一的,因為上古太和之世,人們身心康泰,很少患病,所以雖然制成了湯液,卻是放在那里不用的。到了中古時代,養生之道稍稍衰落,人們的身心比較虛弱,因此外界邪氣時常能夠乘虛傷人,但只要服些湯液醪醴,病也就會好的,F在的人和中古時代不同,一有疾病,必須用藥物內服,用砭石、針灸外治,病才能痊愈。
黃帝問:現在的人,雖然服用了湯液醪醴,病卻不一定好,這是什么緣故呢?
岐伯說:現在的人和中古時代又不同了,一有疾病,必定要用藥物內服,用砭石、針灸外治,病才能痊愈。
黃帝問:病情發展到了形體敗壞、氣血枯竭的地步,治療就沒有辦法見效了,這其中有什么道理?
岐伯說:這是因為病人的神氣已經不能發揮應有的作用的關系。
黃帝問:什么叫作神氣不能發揮應有的作用?
岐伯說:用針石治病,不過是一種引導血氣的方法而已,主要還在于病人自身的精神志意。如果病人的神氣已經衰微,志意已經散亂,即使有好的方法,神氣也不能發揮應有的作用,病還是不能好。況且,現在病人的情況,是已經到了精神敗壞,神氣消散,榮衛氣血不能再恢復的地步了。為什么病情會發展到這樣的地步呢?主要是由于不懂得養生之道,放縱欲望而沒有克制,憂患愁苦又不能停止,以致精氣敗壞,榮血枯澀,衛氣作用消失,所以神氣也就失去了應有的作用。對治療措施已經沒有任何反應,疾病當然就不會痊愈了。
黃帝問:疾病初起時,病情是極其輕淺隱蔽的,病邪只是潛留在皮膚內,F在,醫生一看,都說是疾病已經形成,而且病情的發展和預后很不好,用針石不能治愈,吃湯藥也不能達到病灶了,F在的醫生都懂得治療的方法,精通針刺和用藥的技術,與病人像親人兄弟一樣親近,每天都能聽到病人聲音的變化,每天都能看到病人五色的改變,可是卻治不好病,這是不是沒有提前治療的緣故呢?
岐伯說:這是因為疾病的性質和病人自身是“本”,醫生的治療方法和藥物為“標”;病人與醫生不能很好地配合,病邪就不能驅除。說的就是這種情況啊。
五臟陽氣被遏所引起的疾病與治療
黃帝問:有的病不是從外表皮膚發生的,而是發于五臟的陽氣衰竭。水氣充滿皮膚,陰氣旺盛至極,陰氣單獨留在體內,則陽氣在外部耗損嚴重,身體浮腫,不能穿上原來的衣服,四肢腫急而影響到內臟。這是陰氣格拒于內,而水氣弛張于外,對這種病應當怎樣治療呢?
岐伯說:要平復水氣。要根據病情衡量輕重,驅除體內的瘀血和積水,并讓病人的四肢做些輕微運動,使陽氣逐漸宣行,穿衣服要注意保暖,以幫助恢復體內的陽氣,驅散凝聚的陰氣,然后用繆刺的方法,針刺水腫的地方,放出積水以恢復原來的形態。再用發汗和利小便的方法,打開汗孔,瀉出膀胱里的水液,使陰精歸于平復。通過五臟陽湯液和醪醴氣的輸布,疏通五臟的水液郁積,這樣精氣自然就會生成,形體也會強盛起來,骨骼與肌肉就能相輔相成,正氣自然就恢復正常了。
黃帝說:講得好。
簡 介 遵義市中華美德文化傳播協會成立于2015年6月14日,是經中共遵義市委宣傳部(市文明辦)批準的直屬志愿者團隊,經遵義市民政局批準注冊登記的公益性、群眾性、非營利的社會團體,現有團體會員單位9家,會員150余人,志愿者80名。2016年12月25日成立黨支部,現有黨員52名。支部充分發揮示范引領戰斗堡壘作用,有力地推動了協會各項事業的發展。 目前,協會有分支機構3處:遵義市中華美德文化傳播協會播州區聯絡處(負責播州區工作)、遵義市中華美德文化傳播協會湄潭縣聯絡處(負責湄潭縣工作)、遵義市中華美德文化傳播協會務川縣聯絡處(負責務川縣工作)。內設機構10個部門:辦公室、組織部、宣講團、理論研討部、對外聯絡部、經典誦讀推廣部、家風家教工作部、中醫養生文化推廣部、知行藝術團、志愿事業服務部(上善若水助困團)、另有10家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家風家教、經典誦讀)推廣站。 本會宗旨:遵守憲法、法律、法規和國家政策,遵守社會道德風尚。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在遵義市市委宣傳部(市文明辦)、遵義市民政局領導下、指導下,認真貫徹落實中辦、國辦印發的《關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教育部、國家語委下發的《中華經典誦讀工程實施方案》《中華人民共和國家庭教育促進法》,民政部、全國婦聯印發的《關于加強新時代婚姻家庭輔導教育工作的指導意見》。積極開展美德文化進社區、校園、機關、企業、監獄、部隊;主辦具影響力的大型優秀傳統文化公益論壇、講壇;廣泛開展志愿公益服務活動,踐行中華美德;每周日下午堅持開設公益講課,宣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明禮知恥、崇德向善的良好社會風尚。協會至成立以來,為遵義精神文明建設作了力所能及的貢獻。 2018年,遵義市中華美德文化傳播協會榮獲2018年全國社科組織“先進單位”榮譽稱號。2020年,貴州省社科聯曾到我會考察,擬授予貴州省社科示范基地。2021年7月,遵義市中華美德文化傳播協會黨支部被北京路街道黨工作委員會授予“先進基層黨組織”榮譽稱號。2021年12月,我會被遵義市精神文明辦、遵義市民政局、共青團遵義市委推選為“疫情防控最佳志愿服務組織”。協會湄潭縣聯絡處已被湄潭縣委宣傳部授予《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2021年國際志愿者日,湄潭縣聯絡處獲得了市級優秀志愿服務組織獎,獲得縣級最佳志愿服務組織獎、最佳志愿服務項目獎。 本會的理念是:傳中華美德文化,做上善若水之人;燃燒自己,溫暖他人;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 本會的業務范圍:開展美德文化交流學習、公益師資培訓,開展美德文化教育、志愿公益活動,開展家風家庭教育,興辦公益企業。 現辦公地址:遵義市紅花崗區丁字口遵義中山醫院二樓。 聯系電話:182 1212 8998 182 8512 1401 對公賬戶信息: 開戶行:貴州銀行遵義紅花崗支行 賬號:0226001100002365 名稱:遵義市中華美德文化傳播協會 遵義市中華美德文化傳播協會 2022年8月 業務主管單位:中共遵義市委宣傳部(市文明辦) 登記管理機關:遵義市民政局
遵義市中華美德文化傳播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