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多年前,橫貫亞歐的絲綢之路是連接東西方商貿人文的紐帶,古絲綢之路對東西方文明交流互鑒有著重要啟示。
如今,大國博弈、烏克蘭危機、中東亂局……亞歐大陸,這片承載著人類重要文明記憶的土地,被視作全球地緣政治和經濟競合的中心。
就此,中新社“東西問·中外對話”邀請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中國邊疆研究所所長邢廣程,西南大學伊朗研究中心主任冀開運,與伊朗藝術研究院助理教授、東方部主任納思霖展開對話。
專家們表示,古絲綢之路見證了人類不同發展階段的文明交流。它啟示當今世界:文明需要開放互鑒,而非封閉脫鉤;需要平等尊重,而非唯我獨尊。當前,美國等國家在亞歐地緣政治上頻繁“埋雷”“添堵”,阻礙亞歐互聯互通的戰略意圖明顯,其背后則是狹隘的“文明優越論”作祟。
對話實錄摘編如下:
絲路見證不同階段的文明互鑒
中新社記者:古代絲綢之路是連接亞歐非的文明之路。從古代絲綢之路到如今的“一帶一路”,為何亞歐之間的互聯互通如此重要?
邢廣程:公元前138年,張騫出使西域,司馬遷有一個非常經典的概括叫“鑿空”——就是絲綢之路從歐洲到亞洲,幾乎實現了全線貫通,F在我們提出“一帶一路”,就是說明到了21世紀,人類依然需要在歐亞非大陸進一步實現互聯互通,這是全球化的需要,也是人類在不同階段所進行的文明交流互鑒探索。
納思霖:現在我們把絲綢之路視為文明交往之路,就是鑒于自古以來這條路上基于貿易而展開的豐富人文交流。絲綢之路上的中國和伊朗有悠久的文明交往史,比如,人們常聽到一個說法,一個伊朗國王把獅子作為禮物送給中國皇帝。獅子,波斯語叫Sheir,來中國之后稱作“獅”?梢哉f,中國獅舞也是中伊文明友誼之舞。
但是,現在伊朗年輕人對古絲路文化知之甚少,提到中國文化,他們可能只會想到中餐、武術、商業等。因此,我們也需要教導這些對東方文化,對中伊兩國的宗教、語言感興趣的大學新生,要讓現在的兩國年輕人相互了解。
中新社記者:納思霖長期從事絲路文化研究,最近出版了新書《伊朗細密畫中的中國元素》,這些研究對于當下的文明互鑒有何意義?
納思霖:為了以最佳方式來展示歷史上中伊文明之間的藝術交流史,我在中國做了四五年研究。在這本配有插圖的書中,我們介紹了在中國元朝時期,伊朗繪畫受到的來自中國的影響,并展示了兩個文明古國之間歷史悠久的友誼。因此,我希望這有助于幫助對東方藝術,尤其是中伊兩大文明的藝術感興趣的人們加深對兩大文明間的友誼的理解。
中新社記者:作為古絲綢之路上的兩大重要文明,中國和伊朗有2000多年的文明交往史,這種交往有哪些現實啟示?
冀開運:中伊兩大文明有驚人的相似之處。在古代,兩大文明都曾影響周邊國家;到了近代,都曾深受列強侮辱壓迫;而現當代,兩大文明都在謀求民族復興,探求有民族特色的現代化進程。
這種友好交往啟示我們,其一,要對自己的文明有高度自覺自尊;其二,任何文明都有長處,應包容互鑒;其三,每個文明都有長期生存的理由。中伊是2500年來歐亞大陸文明交往的典范,歷史讓我們懂得,平等開放、互學互惠的前提下,世界文明才會結出更加輝煌燦爛的成果,這就是中伊文明交往對今天全球化、文明互鑒最深刻的啟示。
資料圖:絲綢之路上的甘肅永靖縣炳靈寺石窟。中新社發 楊艷敏 攝
從“仰視”到“平視”,
是東方文化自信回歸
中新社記者:我們以往經常說“崇洋”,但現在很多中國年輕人喜歡“國潮”“華流”,從東西文化吸引力的變化,能看出哪些歷史邏輯?
邢廣程:我年輕的時候,還能聽到很多老年人將煤油叫“洋油”,火柴叫“洋火”!把蟆弊执砹艘环N我們說不出的洋氣感,其實就是文化吸引力。之前我們是仰視西方,現在不再仰視,而是平視,對西方的認識更客觀,將西方文化作為一種和我們平等交流的文明載體來看待,東西文化吸引力不是單向的,而是雙向、多向的。
這種心態的變化,最主要的支撐就是中國崛起。我們嘗到了改革開放的甜頭,嘗到了全球化的甜頭,嘗到了文明互鑒的甜頭,開放的大門會越開越大。同時,文化自信的程度越高,我們就越能感到有理由也有義務為人類文明做出更多中國貢獻。
中新社記者:伊朗年輕一代有沒有對于本民族文化或者東方文化的“自信回歸”?
納思霖:我非常認同邢教授的觀點,我們強調保護自己的文化、語言和文明,但這不意味著封閉,我們要與其他文明在互相尊重的前提下密切交往。
近十年,越來越多伊朗年輕人對東方文化感興趣,大學有中文系,每年都有很多新生選擇學中文。從現實看,中文是世界第二大語言,不少學生認為學中文未來可以找份好工作,有不錯的收入。從更深層次看,他們是被中華文化吸引,學習漢語時,也會想接觸中國的文化和藝術。
“自信回歸”是個非常好的提法。其實,我們現在常說的美國文化,歷史不是很長,只有幾百年,甚至都無法稱之為文化。東方有深厚的文明積淀,伊朗和中國作為因絲綢之路結緣的兩大文明,如今應該有更好的文明交流示范。
美國為何對“一帶一路”如此糾結?
中新社記者:近年來,中國與部分西方國家之間的人文交流受限,如何看待政治操作對文明交往交融的影響?
冀開運:中國經過40多年的改革開放融入全球化以來,西方的自利心態就凸顯出來:你不能比我富裕,不能比我平等,全球化的好處只應屬于我。因此,當中國成為國際秩序建設者、維護者時,這樣的國際秩序他們寧可不要。
另外,歐美一些人對中華文化、東方文化始終有傲慢與偏見。他們固執地認為東方文化就是愚昧、落后、專制,在意識形態偏見下產生了文明上的傲慢,而這種傲慢又進一步加深偏見。
中新社記者:有觀點認為,美國在歐亞地緣政治上的頻繁動作只有一個目的,即阻礙歐亞大陸經濟整合,如何解釋?
邢廣程:今年,美國在烏克蘭危機背后下了很大功夫,客觀上對絲綢之路經濟帶,對歐亞“五通”產生影響,因為已經打起仗來了。同時,他又在海上搞印太經濟框架,在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上再做堵點。美國不斷在陸上和海上給亞歐制造新堵點,這種戰略意圖非常明顯。
“一帶一路”沒有排斥美國,也希望美國參加,但是“你不當頭就不參加,你要參加必須當頭,必須聽你的話”,這種帝國思維已不適合21世紀的發展。
資料圖:2022年12月12日,中歐班列(齊魯號)第1900列順利開行。圖為開行的“齊魯號”班列。山東高速 供圖
中新社記者:如何讓美國和西方理解超越意識形態的文明交流互鑒?
冀開運:全球化時代,中國離不開世界,世界也離不開中國;仡櫣沤z綢之路上的文明互鑒,有利于增進東西方在民族心理和文化信仰上的溝通理解!懊撱^”絕不符合世界人民的利益,也不符合中美兩國利益。鼓噪“脫鉤”言論,說明美國政客的狹隘和短見,事實上,也脫不了鉤,不是中國人不想“脫鉤”,美國的利益也要求無法“脫鉤”。
邢廣程:我們提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因為當今人類面臨一大堆共同問題,包括氣候、災害、貧困等等,應對這些威脅只能團結協作、命運與共。上升到文明層面就要強調文明對話,強調文明是平等的,沒有優劣之分。西方一定要消除“文明優越”的偏見,如果認定盎格魯撒克遜民族天生高人一等,這就是對文明認識的扭曲。
簡 介 遵義市中華美德文化傳播協會成立于2015年6月14日,是經中共遵義市委宣傳部(市文明辦)批準的直屬志愿者團隊,經遵義市民政局批準注冊登記的公益性、群眾性、非營利的社會團體,現有團體會員單位9家,會員150余人,志愿者80名。2016年12月25日成立黨支部,現有黨員52名。支部充分發揮示范引領戰斗堡壘作用,有力地推動了協會各項事業的發展。 目前,協會有分支機構3處:遵義市中華美德文化傳播協會播州區聯絡處(負責播州區工作)、遵義市中華美德文化傳播協會湄潭縣聯絡處(負責湄潭縣工作)、遵義市中華美德文化傳播協會務川縣聯絡處(負責務川縣工作)。內設機構10個部門:辦公室、組織部、宣講團、理論研討部、對外聯絡部、經典誦讀推廣部、家風家教工作部、中醫養生文化推廣部、知行藝術團、志愿事業服務部(上善若水助困團)、另有10家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家風家教、經典誦讀)推廣站。 本會宗旨:遵守憲法、法律、法規和國家政策,遵守社會道德風尚。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在遵義市市委宣傳部(市文明辦)、遵義市民政局領導下、指導下,認真貫徹落實中辦、國辦印發的《關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教育部、國家語委下發的《中華經典誦讀工程實施方案》《中華人民共和國家庭教育促進法》,民政部、全國婦聯印發的《關于加強新時代婚姻家庭輔導教育工作的指導意見》。積極開展美德文化進社區、校園、機關、企業、監獄、部隊;主辦具影響力的大型優秀傳統文化公益論壇、講壇;廣泛開展志愿公益服務活動,踐行中華美德;每周日下午堅持開設公益講課,宣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明禮知恥、崇德向善的良好社會風尚。協會至成立以來,為遵義精神文明建設作了力所能及的貢獻。 2018年,遵義市中華美德文化傳播協會榮獲2018年全國社科組織“先進單位”榮譽稱號。2020年,貴州省社科聯曾到我會考察,擬授予貴州省社科示范基地。2021年7月,遵義市中華美德文化傳播協會黨支部被北京路街道黨工作委員會授予“先進基層黨組織”榮譽稱號。2021年12月,我會被遵義市精神文明辦、遵義市民政局、共青團遵義市委推選為“疫情防控最佳志愿服務組織”。協會湄潭縣聯絡處已被湄潭縣委宣傳部授予《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2021年國際志愿者日,湄潭縣聯絡處獲得了市級優秀志愿服務組織獎,獲得縣級最佳志愿服務組織獎、最佳志愿服務項目獎。 本會的理念是:傳中華美德文化,做上善若水之人;燃燒自己,溫暖他人;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 本會的業務范圍:開展美德文化交流學習、公益師資培訓,開展美德文化教育、志愿公益活動,開展家風家庭教育,興辦公益企業。 現辦公地址:遵義市紅花崗區丁字口遵義中山醫院二樓。 聯系電話:182 1212 8998 182 8512 1401 對公賬戶信息: 開戶行:貴州銀行遵義紅花崗支行 賬號:0226001100002365 名稱:遵義市中華美德文化傳播協會 遵義市中華美德文化傳播協會 2022年8月 業務主管單位:中共遵義市委宣傳部(市文明辦) 登記管理機關:遵義市民政局
遵義市中華美德文化傳播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