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情不只是火紅的玫瑰
不只是濃濃的巧克力
更不只是溫言軟語
真正的愛情是相濡以沫的不離不棄
在遵義市余慶縣白泥鎮桂花村,有一對夫妻,20多年來,為救治身患運動神經元病變成植物人的妻子,丈夫不離不棄,一直陪伴在妻子身邊,悉心照顧其飲食起居。
陳興發喂妻子吃飯
重情重義的丈夫就是73歲的陳興發。
20多年來,陳興發從中年人變成了農村老漢。他用執著的愛、熾熱的心精心照料身患疾病的妻子。
1997年,陳興發的妻子患上罕見的運動神經萎縮導致全身癱瘓變成植物人。
這期間,他的大兒了患上腦癌,小兒子考上大學,全家人的重擔壓在他一人身上。
陳興發背妻子
當初,陳興發家勞動力只有他一人,老大在生病,老二老三正在讀書。他上坡做活路都是跑著去,干完活然后又跑回來給妻子翻身、喂水。他盡自己的最大努力,把這個家撐下去。
20多年里,陳興發來回奔跑在田地和家庭之間。一個人除了種植四五畝的田土,每天就是陪伴臥病在床的妻子。
陳興發給妻子洗臉
陳興發每天要做三次飯,喂好幾次水,擦洗一次身體。隔一個小時,他還要幫妻子翻身。日復一日,年復一年,20多年過去了,妻子在他細心的照顧下收拾得干凈整潔,多年來沒有生過一次褥瘡,生命得到了延續。
“我們在外打工,很少有時間回去,每次在電話中父親總是說他能承擔起照顧母親的責任,叫我們安心工作”。大兒媳楊應碧提起父親照顧母親時總覺得父親為這個家犧牲太多。
“陳興發真是個好丈夫呀!”采訪時,附近不少居民紛紛稱贊。
陳興發的鄰居
20多年來,陳興發用一點一滴詮釋了對妻子發自肺腑的愛,詮釋了一個男人對家庭的責任,以及一個男人頂天立地的擔當。
遵義市中華美德文化傳播協會
簡 介
遵義市中華美德文化傳播協會成立于2015年6月14日,是經中共遵義市委宣傳部(市文明辦)批準的直屬志愿者團隊,經遵義市民政局批準注冊登記的公益性、群眾性、非營利的社會團體,現有團體會員單位9家,會員150余人,志愿者80名。2016年12月25日成立黨支部,現有黨員52名。支部充分發揮示范引領戰斗堡壘作用,有力地推動了協會各項事業的發展。
目前,協會有分支機構3處:遵義市中華美德文化傳播協會播州區聯絡處(負責播州區工作)、遵義市中華美德文化傳播協會湄潭縣聯絡處(負責湄潭縣工作)、遵義市中華美德文化傳播協會務川縣聯絡處(負責務川縣工作)。內設機構10個部門:辦公室、組織部、宣講團、理論研討部、對外聯絡部、經典誦讀推廣部、家風家教工作部、中醫養生文化推廣部、知行藝術團、志愿事業服務部(上善若水助困團)、另有10家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家風家教、經典誦讀)推廣站。
本會宗旨:遵守憲法、法律、法規和國家政策,遵守社會道德風尚。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在遵義市市委宣傳部(市文明辦)、遵義市民政局領導下、指導下,認真貫徹落實中辦、國辦印發的《關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教育部、國家語委下發的《中華經典誦讀工程實施方案》《中華人民共和國家庭教育促進法》,民政部、全國婦聯印發的《關于加強新時代婚姻家庭輔導教育工作的指導意見》。積極開展美德文化進社區、校園、機關、企業、監獄、部隊;主辦具影響力的大型優秀傳統文化公益論壇、講壇;廣泛開展志愿公益服務活動,踐行中華美德;每周日下午堅持開設公益講課,宣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明禮知恥、崇德向善的良好社會風尚。協會至成立以來,為遵義精神文明建設作了力所能及的貢獻。
2018年,遵義市中華美德文化傳播協會榮獲2018年全國社科組織“先進單位”榮譽稱號。2020年,貴州省社科聯曾到我會考察,擬授予貴州省社科示范基地。2021年7月,遵義市中華美德文化傳播協會黨支部被北京路街道黨工作委員會授予“先進基層黨組織”榮譽稱號。2021年12月,我會被遵義市精神文明辦、遵義市民政局、共青團遵義市委推選為“疫情防控最佳志愿服務組織”。協會湄潭縣聯絡處已被湄潭縣委宣傳部授予《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2021年國際志愿者日,湄潭縣聯絡處獲得了市級優秀志愿服務組織獎,獲得縣級最佳志愿服務組織獎、最佳志愿服務項目獎。
本會的理念是:傳中華美德文化,做上善若水之人;燃燒自己,溫暖他人;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
本會的業務范圍:開展美德文化交流學習、公益師資培訓,開展美德文化教育、志愿公益活動,開展家風家庭教育,興辦公益企業。
現辦公地址:遵義市紅花崗區丁字口遵義中山醫院二樓。
聯系電話:182 1212 8998 182 8512 1401
對公賬戶信息:
開戶行:貴州銀行遵義紅花崗支行
賬號:0226001100002365
名稱:遵義市中華美德文化傳播協會
遵義市中華美德文化傳播協會
2022年8月
業務主管單位:中共遵義市委宣傳部(市文明辦)
登記管理機關:遵義市民政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