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作為傳統文化核心的儒家文化歷史上曾被成功運用于商業領域,形成了獨特的儒商文化。隨著經貿發展及國際交流合作的增加,儒商文化逐漸走出國門,并在世界多地生根開花結果,為促進國際經濟合作與發展發揮了獨特而重要的作用。
儒商文化的內涵與價值
春秋戰國時期,儒商階層初步形成,其典型代表人物是“儒商始祖”子貢。據《史記》記載,作為孔子的著名弟子,“子貢結駟連騎,束帛之幣以聘享諸侯,所至,國君無不分庭與之抗禮”,“與時轉貨貲……家累千金”。
作為有德行和文化素養的商人,儒商創造了“以人為本、義以生利、尚中貴和、誠實守信、勇于創新、為政以德”等為核心理念的儒商文化!吧斢写蟮馈收咭载敯l身,不仁者以身發財!保ā抖Y記·大學》)
儒商文化信奉以人為本、誠實守信的準則。如在《論語·為政》中就提到過“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論語·學而》中也有“禮之用,和為貴”這樣的經營行為基本準則。
安徽省合肥市,兩名學生展示“言而有信”、“誠實守信”書法作品。安君 攝
尚中貴和,做到人際關系和睦,合作經營,和氣生財,是儒商競爭的道義原則!傲x者,宜也。尊賢為大!保ā抖Y記·中庸》)義以生利是儒商文化的道義觀!捌埲招,日日新,又日新!保ā抖Y記·大學》)趨時而動,與時俱進,“順時而變”“因變而變”“時中之變”“權宜而變”,這是儒商文化的經營策略。
儒商文化具有鮮明的“和平”性與“利他”性,主張“以和為貴”“和氣生財”“以和濟爭”“和以利人”,主張規范世界經濟秩序,使全球經濟互補共榮!熬又疇帯钡娜迳涛幕珜Ч礁偁,合作共贏,達到利益共享、平衡發展!耙匀藶楸尽薄叭收邜廴恕薄疤烊撕弦弧薄叭拭駩畚铩钡娜迳涛幕,倡導尊重生命,尊重自然,要求人與自然和諧、友善、協調、統一融合發展,經濟發展與自然環境保護協調一致,節約資源、保護環境,尊重子孫后代生存發展的權利!绊槙r而變”的儒商文化,與現代科學技術、時代精神相契合。
蘇州包山禪寺內的天下第一文財神范蠡。文財神是中國儒商鼻祖范蠡,集道德、儒雅、財智于一身,世人皆譽其“忠以為國;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崩羁′h 攝
儒商文化對世界的影響
古往今來,中西之間的商品貿易浸潤著儒商文化,并對世界產生影響。漢朝開通的絲綢之路,將中國的絲織品、鐵器等傳至西亞、歐洲等區域,東西文化初步交流。
唐宋時期火藥、指南針、造紙術和印刷術傳向西方,東西文化交流逐步深入,到了元代,更為開放的政策吸引了羅馬、日耳曼的旅行家、商人等。意大利商人馬可·波羅(Marco Polo)于1275年左右來到中國,將親身游覽感受寫成《馬可·波羅游記》,該游記擴展了歐洲人的視野,拉開了西方人認識東方的序幕,為后續儒商文化的傳播奠定了基礎。
16世紀,以利瑪竇(Matteo Ricci)為代表的耶穌會士入華,將西方科技文化介紹到中國,亦把儒家經濟思想及儒商文化等傳至歐洲社會,開辟了“東學西漸”與“西學東漸”的時代。
17世紀經濟學尚未成為獨立學科,西方經濟學萌芽及儒家典籍的譯介,成為儒家經濟思想及儒商文化海外傳播的前奏。17世紀30年代至18世紀60年代,西方社會需求及經濟學的發展,助推儒家經濟思想及儒商文化走出去。
參觀者在位于北京的中國科技館內參觀“做一天馬可·波羅:發現絲綢之路的智慧”展覽,感受沿陸上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傳播的古代科技與物質文化。侯宇 攝
20世紀10年代,首部向西方全面系統展示儒家經濟思想的著作《孔門理財學》出版發行,陳煥章將儒家經濟思想,按照西方經濟學的原理及要素,對以人為本、義以生利、尚中貴和、誠實守信、勇于創新、為政以德等儒商文化中的人性觀、義利觀、財富觀、誠信觀和公平觀等,從消費、生產、公平等經濟倫理思想進行了系統詳細地闡述并展示給了西方讀者。德國著名宗教社會學家馬克斯·韋伯(Max Weber)、享譽世界的經濟學家約瑟夫·熊彼特(Joseph Alois Schumpeter),分別在他們的經典遺著《儒教與道教》《經濟分析史》中談論中國古代經濟政策時,均對《孔門理財學》中的儒家經濟思想及儒商文化予以高度評價。
西方經濟學鼻祖亞當·斯密(Adam Smith)在《道德情操論》和《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的研究》(簡稱《國富論》)中的“為己利他”主張,深受儒商文化中“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論語·雍也》)的“立己立人”思想影響。
英國經濟學家萊斯利·楊格(Arthur Young)在《市場之道:司馬遷與看不見的手》中指出,司馬遷在亞當·斯密倡導經濟自由主義前就已經在《史記·貨殖列傳》中提出市場機制概念和“水之趨下”這一與“看不見的手”相似的暗喻。這一理論與中國儒家主張的“有為”及“管理”相契合。
2013癸巳年民祭“史圣”大典在陜西司馬遷故里韓城舉行。田進 攝
美國出版的《人民年鑒手冊》列出世界十大思想家,孔子位列榜首,評價孔子其人及其經濟倫理思想作為中國古代的文化名人和中國傳統經濟思想的代表,越來越為更多的美國人所了解和尊重。
3世紀后期,儒家思想經由朝鮮半島東傳至日本并深入于日本生活各領域,儒商文化在日本產生的影響范圍廣泛且影響1700余年。澀澤榮一提出了“論語加算盤”經營模式,被后世譽為“商業圣經”,他終生崇奉孔子之教,將《論語》看成操身行世的至圣真理。土光敏夫被譽為“經營之神”,他秉持勇于創新的儒商文化,將《大學》名句“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作為人生格言。豐田佐吉踐行“尚中貴和”的儒商文化,將“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孫丑下》)作為企業經營宗旨,把“天地人”作為企業核心精神,其子豐田喜一郎擇《中庸》之語“好學近乎知,力行近乎仁”,加于其父座右銘后變成“天地人知仁”。
山西省各界人士、孔子后裔以及儒學研究者在太原文廟大成殿前紀念孔子誕辰2573周年。韋亮 攝
儒商文化作為致富經國之根本,企業家經營管理之法寶,閃耀著璀璨奪目的歷史文化光芒,為中西文化交流作出不可磨滅的貢獻。和平與發展仍是當今世界的主題,相信新時代通過文化交流與互鑒,儒商文化將進一步提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影響力,與世界各國優秀經濟思想文化一道,為創造世界經濟與社會和諧繁榮作出新貢獻。
作者簡介:
尼山世界儒學中心孟子研究院院長陳曉霞。
現任尼山世界儒學中心孟子研究院黨委書記、院長、研究員,為多所院校特聘教授。長期致力于歷史文化、儒學發展史、文化產業發展、青少年教育研究,尤長于儒家文化等傳統文化的創新發展研究。主持近20項國家、省、市社科規劃項目,出版《新時代傳統文化創新性發展研究》《社會道德風尚研究——以鄉村振興戰略為視角》《游學三孔》等8部個人專著,在《光明日報》《人民政協報》《孔子研究》《理論學刊》等發表學術論文及文學作品100余篇,多項成果獲國家、省、市獎勵。
簡 介 遵義市中華美德文化傳播協會成立于2015年6月14日,是經中共遵義市委宣傳部(市文明辦)批準的直屬志愿者團隊,經遵義市民政局批準注冊登記的公益性、群眾性、非營利的社會團體,現有團體會員單位9家,會員150余人,志愿者80名。2016年12月25日成立黨支部,現有黨員52名。支部充分發揮示范引領戰斗堡壘作用,有力地推動了協會各項事業的發展。 目前,協會有分支機構3處:遵義市中華美德文化傳播協會播州區聯絡處(負責播州區工作)、遵義市中華美德文化傳播協會湄潭縣聯絡處(負責湄潭縣工作)、遵義市中華美德文化傳播協會務川縣聯絡處(負責務川縣工作)。內設機構10個部門:辦公室、組織部、宣講團、理論研討部、對外聯絡部、經典誦讀推廣部、家風家教工作部、中醫養生文化推廣部、知行藝術團、志愿事業服務部(上善若水助困團)、另有10家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家風家教、經典誦讀)推廣站。 本會宗旨:遵守憲法、法律、法規和國家政策,遵守社會道德風尚。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在遵義市市委宣傳部(市文明辦)、遵義市民政局領導下、指導下,認真貫徹落實中辦、國辦印發的《關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教育部、國家語委下發的《中華經典誦讀工程實施方案》《中華人民共和國家庭教育促進法》,民政部、全國婦聯印發的《關于加強新時代婚姻家庭輔導教育工作的指導意見》。積極開展美德文化進社區、校園、機關、企業、監獄、部隊;主辦具影響力的大型優秀傳統文化公益論壇、講壇;廣泛開展志愿公益服務活動,踐行中華美德;每周日下午堅持開設公益講課,宣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明禮知恥、崇德向善的良好社會風尚。協會至成立以來,為遵義精神文明建設作了力所能及的貢獻。 2018年,遵義市中華美德文化傳播協會榮獲2018年全國社科組織“先進單位”榮譽稱號。2020年,貴州省社科聯曾到我會考察,擬授予貴州省社科示范基地。2021年7月,遵義市中華美德文化傳播協會黨支部被北京路街道黨工作委員會授予“先進基層黨組織”榮譽稱號。2021年12月,我會被遵義市精神文明辦、遵義市民政局、共青團遵義市委推選為“疫情防控最佳志愿服務組織”。協會湄潭縣聯絡處已被湄潭縣委宣傳部授予《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2021年國際志愿者日,湄潭縣聯絡處獲得了市級優秀志愿服務組織獎,獲得縣級最佳志愿服務組織獎、最佳志愿服務項目獎。 本會的理念是:傳中華美德文化,做上善若水之人;燃燒自己,溫暖他人;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 本會的業務范圍:開展美德文化交流學習、公益師資培訓,開展美德文化教育、志愿公益活動,開展家風家庭教育,興辦公益企業。 現辦公地址:遵義市紅花崗區丁字口遵義中山醫院二樓。 聯系電話:182 1212 8998 182 8512 1401 對公賬戶信息: 開戶行:貴州銀行遵義紅花崗支行 賬號:0226001100002365 名稱:遵義市中華美德文化傳播協會 遵義市中華美德文化傳播協會 2022年8月 業務主管單位:中共遵義市委宣傳部(市文明辦) 登記管理機關:遵義市民政局
遵義市中華美德文化傳播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