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聯系我們
歡迎訪問遵義市中華美德文化傳播協會官方網站 (2015-9-13)
當前位置:首頁>文章>最美孝心少年

最美孝心少年

2017年最美孝心少年

2020年8月26日  閱讀次數:2397
王澤盼

      王澤盼,畢節市七星關區阿市鄉頭莊村大土組有一對特殊的姐弟,姐姐王婭梅17歲(2017年),因為先天肢體殘疾,駝背且不能走路。王婭梅到了該讀書的年齡,由于父親在一場意外中身亡,母親只能出去打工,小婭梅行動不便沒有辦法去學校讀書,為了幫姐姐實現愿望,弟弟王澤盼決定背著姐姐去上學,他用他那稚嫩的雙肩,主動承擔起照顧姐姐的重任。

索朗曲珍

      在西藏拉薩堆龍德慶縣有一個特殊的村子,17個家庭撫養著181個孩子。這就是中國拉薩SOS兒童村。14歲的索朗曲珍便是11號家庭里的一員,她來到這個大家庭已經5年了。由于念高中的孩子都到內地讀書了,所以在這個大家庭里上初二的索朗就是大姐姐了。目前在這個大家庭中包括索朗曲珍在內一共有7個孩子,最大的14歲,最小的只有6歲,照料這7個孩子的重任自然就落到了兒童村的媽媽巴桑卓瑪身上。
      因為長年累月繁重的家務勞動,巴桑卓瑪患上了嚴重的腰間盤疾病。索朗曲珍看在眼里,疼在心上。為了幫媽媽減輕負擔,索朗主動承擔起了照顧弟弟妹妹的責任。每天放學以后索朗要帶著妹妹去菜市場買菜。
      2003年,小索朗出生在一個本來幸福美滿的家庭,然而天有不測風云,一歲的時候爸爸媽媽去世了,從此失去了父母的關愛。失去了父母的小索朗只能跟著爺爺奶奶生活,小索朗9歲那年,爺爺患上了嚴重的風濕病,加上老兩口一天天衰老,他們實在無力繼續撫養索朗了。為了讓小索朗得到更好的照顧,2012年爺爺奶奶決定把小索朗送到了SOS兒童村。
      一晃,小索朗來到這個新家已經五年時間了,雖然媽媽巴桑卓瑪和六個弟弟妹妹給予了她家庭的溫暖,但是爺爺奶奶卻一直是小索朗心里最大的牽掛。明天就是藏族的雪頓節了,學校要放七天的假。每年這個時候小索朗都會回到爺爺奶奶家。小索朗說她最惦記的就是爺爺的風濕病。小索朗說,爺爺的腿病更嚴重了。心疼爺爺的小索朗,把自己平時節省下來的零花錢攢在了一起,為爺爺買了一些膏藥和止痛藥。
      秋天就要到了,天氣也一天天轉涼,因為年久失修,家里的房頂有很多破損的地方。擔心爺爺的風濕病因為受涼更加嚴重,剛到家的小索朗便請來了親戚和鄰居們一起扛土,幫助爺爺奶奶加固房頂。小索朗一直有一個心愿,親手為爺爺奶奶做了一碗酥油茶。這一碗酥油茶小索朗忙活了一早上。
      索朗說感謝爺爺奶奶把我養大,感謝媽媽給我家庭的溫暖,感謝我的老師讓我學會了知識。也感謝社會上所有的愛心人士讓我重新過上了更好的生活,等我長大了我也會幫助需要幫助的人,讓他們也像我一樣獲得幫助。

王安娜

      王安娜的家在貴州遵義市匯川區芝麻鎮竹園村一座偏遠的大山里。年僅6歲的王安娜,還沒上學就接連遭遇了父親入獄服刑,母親離家出走的不幸,F在這座簡陋的土屋里只剩下九十多歲的曾祖母、行動不便的奶奶,和剛剛六歲的小安娜。
      在安娜五歲的時候,奶奶的滑膜炎加重,無法行走,不得不住院治療。在這段時間,小安娜幫助奶奶擔起了照顧家的重擔。給曾祖母做飯、喂飯,給曾祖母洗臉泡腳。小安娜的能干,讓來家里精準扶貧的鎮政府干部驚訝不已。
      安娜家的青菜地在山下,平時鄉里鄉親會幫忙照顧。每天小安娜都會一路小跑地趕去菜地,給曾祖母和奶奶割小青菜。雖然沒有父母的疼愛,但是小安娜卻比同齡的孩子更懂得體會大人的心事。當地政府了解到安娜家的情況后,提供了一萬元的醫療救助金和生活必需品。小安娜一家的生活不再有后顧之憂。

黃海寧

      黃海寧的爺爺黃祥貴腦供血不足摔倒在家,像往常一樣,爺爺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自己的孫女,海寧。海寧是爺爺唯一的孫女,爸爸工作繁忙常年不在家,媽媽生過一場大病身體也不好。16歲的她,把陪伴爺爺當成了自己的本分。
      黃海寧說爺爺出問題的時候我第一反應就是那我跟他住,或者我搬過去,這都可以。但是接踵而來的就是很多現實問題,比如說爺爺是一個男士,然后我是一個女生,他如果出問題,我一個人該怎么解決?海寧放心不下,顧不上想太多,就主要要求自己搬過來和爺爺一起住。一老一小相互溫暖。在爺爺眼里,海寧永遠都是個孩子。而漸漸長大的海寧,也將爺爺當孩子般的寵愛。
      相比于一般十幾歲的孩子,海寧有豐富照顧老人的經驗,爺爺八十五,姥姥姥爺也都八十多歲了,這幾年生病住院的事不斷,每次海寧都要去陪護。16歲的姑娘,正是愛玩愛鬧的年紀,但爸爸工作忙、媽媽身體不好,海寧放棄了很多自己的業余時間。海寧在學校也是個好學生,這也是她理解的孝順長輩的一種方式。

楊小婷

      楊小婷父母在成都市武侯區打工,一家人住在出租屋里,雖不富裕,但也曾和千千萬萬三口之家一樣,普通而幸福。然而,這一切在她十歲那年遭受巨大沖擊——楊小婷不幸罹患急性淋巴性白血病。
      十歲的她,從此以醫院為家,小小年紀便經歷病痛的折磨。但生性樂觀、堅強的楊小婷從未放棄過對生命的渴望,積極地面對病魔,爆發出頑強的生命力,病情也一度得到緩解。不過,治療白血病花費巨大。幾十萬的治療費用讓原本就并不富裕的家庭承受巨大的壓力,陷入困境。經濟上雖然困難,但楊小婷的父母并未想過放棄。2013年楊小婷病情復發,父母生下了弟弟楊超,本以為可以用臍帶血救治小婷,但配型失敗。頑強而樂觀的楊小婷強忍痛苦,堅持放療化療,幾經復發,病情才終于得到控制。談起自己治病的經歷和家里現在的情況,楊小婷說:“日子再苦,也要咬緊牙關去過呀!
      然而,厄運再度降臨于這個家庭。2015年,年僅2歲的弟弟楊超被查出同樣患有白血病,而且病情更為嚴重,必須接受骨髓移植才能活下去。之前的外債還未償清,新的巨額治療費用又壓了過來,將楊小婷一家壓得喘不過氣。楊小婷父親從事電動車維修工作,每天早出晚歸,每月收入僅兩三千元,而這部分錢完全要用于弟弟日常治療。而為了照顧弟弟,原本打工的母親已經完全脫產,每天奔波于醫院和家庭之間。
      14歲時,身體還沒有完全恢復的楊小婷毫不遲疑,主動挑起家庭的重擔,為父母分擔辛勞。據悉,楊超每周要去醫院三四次,全程由母親陪伴。于是家里的家務事全部落在楊小婷肩上。她學會熟練地解決各種生活問題,學會買菜做飯。每次買菜,為了節約些錢,她都會到稍遠的地方去采購。母親帶著弟弟去醫院的日子,小婷都把飯菜裝進保溫桶,及時地送去。楊小婷笑著說:“我是他姐姐啊,他是我弟弟,我當然要照顧他嘛,應該的!睘榱硕旱艿荛_心,楊小婷還掌握了一些手工技藝,不時會做些氣球之類的小玩具帶給弟弟及其病房里的其他孩子,深受歡迎。
      就像她最愛唱的歌曲——《陽光總在風雨后》一樣,楊小婷總是對生命和生活充滿信心和熱情,為父母、為弟弟、為病友奉獻自己的愛和溫暖。雖然年紀不大,但小婷一直在想辦法分擔父母親的經濟壓力,她曾在醫院門口擺攤賣玩具,摸索一套生意經。16歲時,她在一家服裝店做導購,每個月能給家里補貼2000元。但去年年底,楊小婷的媽媽由于長期操勞,得了膽結石并進行了手術。為了減輕家務的壓力,楊小婷辭去了之前的工作,到家附近的美容店做學徒。她相信,只要自己有一技之長,將來就能立足于社會,就能為自己的家庭再多分擔一些。
      因為長期跑醫院推銷口罩,小婷成為很多兒童白血病病友的“知心姐姐”,她常用自己戰勝病魔的經歷鼓勵這些小病友,給他們帶來生的希望和歡笑。楊小婷的樂觀和微笑、熱情與努力漸漸為人所知,引來社會各界的稱贊和關心。目前,在政府和慈善組織的幫助下,弟弟楊超成功移植了骨髓,醫療費用也得到了解決。
      對此,楊小婷常懷感恩之心。即使收入非常微薄,她還堅持為醫院里貧困的小患者定期捐款。提起未來,小婷最大的愿望是弟弟早日康復,自己多賺錢幫父母還清債務,而對于因病輟學多年的自己,她最大希望是能夠繼續學習,學到真本領成為一個于家于社會有用的人。
  
馬芯洋

      一場車禍,馬芯洋的爸爸變成了植物人,從此爸爸再也沒有醒過來跟妻子和女兒說過話,原本溫馨熱鬧的家庭就像猛然拔掉電源的音響,突然沉靜了。
      女兒馬芯洋也就從那天起逐漸變成了碎碎念,每天在爸爸的耳邊念叨,告訴他今天自己干了哪些事情,學校里發生了什么,有什么好玩的事情......雖然爸爸的回應始終都是平靜的鼾聲。曾經家里的頂梁柱,如今卻連吃喝、穿衣、排泄、活動身體都沒辦法自理,可是芯洋從來沒嫌過爸爸麻煩,在她眼里爸爸就像個孩子,經常眼帶寵愛地笑笑說:“爸爸就是我們家的‘二胎’!”
      照顧爸爸不是一件輕松的事,芯洋怕媽媽辛苦,主動和媽媽分擔,陪著媽媽一起承擔家庭的重任。面對沉睡不醒的“二胎”爸爸,芯洋總是每天認真地陪爸爸聊天、給爸爸做飯、幫爸爸按摩按摩肌肉、活動關節。在媽媽的本子上,密密麻麻地記錄著爸爸的身體指標,每一點細微的變化都會牽動著母女倆的心。
      在芯洋和媽媽的精心呵護下,爸爸的身體狀況日漸好轉,體重已經從出院時的120長到了現在的160斤,臉色也越來越紅潤。欣慰之余,這也成了母女倆“高興的煩惱”,因為每天要幾次把這么重的爸爸搬上輪椅,母女倆也是感到越來越吃力。芯洋總是用盡全身力氣,搬的時候經常聽到“咔”一下腰背拉抻的聲音,胳膊也是酸痛得一整天都抬不起來,連字也寫不了。
      和照顧爸爸的辛苦相比,芯洋更難承受的是心底對父愛的渴望。別人都有爸爸陪著出去玩,自己的爸爸卻一動也不能動。在此之前,芯洋很愛和朋友們分享自己家的幸福,現在她卻很少提起,因為曾經像山一樣的爸爸如今成了她心底最深的疼痛。
      在芯洋的記憶中,這個家從來都是爸爸在照顧他們母女倆。芯洋的爸爸媽媽是初中同學,兩個人從相愛到結婚生女兒,這么多年來兩個人把全部的精力都傾注到這個家里,這也讓芯洋從小就懂得了家人之間的愛和擔當。父母的感情一直印在芯洋的心里,在她心里,爸爸最大的優點就是:一直愛著媽媽!為了不讓媽媽難過,她藏起了自己的眼淚,接替爸爸,擔負起了照顧媽媽的責任,除了幫媽媽揉背按摩,緩解身體上的疲勞,芯洋還經常和媽媽逗嘴,講笑話,逗媽媽開心。媽媽對于芯洋的陪伴和寬街很是欣慰:“沒有女兒這個寬心丸在我身邊,我也許都走不到今天。因為女兒的樂觀,我平時生活中都感受不到那種家里臨了大禍的沉悶氣氛!瘪R芯洋堅信:她和媽媽用愛終將會喚醒爸爸,陪她們一起去看日出。

柯原

      柯原一家生活在寧夏的一個小村子中,父母開了一家小涼皮店維持生活?粗职謰寢屆刻於家β档胶芡,柯原放了學就提前把晚飯做好,再幫忙準備第二天做涼皮需要的東西。每當她看到媽媽為了給自己多攢些學費省吃儉用,柯原就很心疼。放暑假了凌晨四點天還沒亮,柯原便會起床帶上干糧乘車到四五公里以外的枸杞種植基地,摘一斤枸杞就能掙一塊多錢的手工費。

李升玫

      重慶市巫溪縣10歲的李升枚和12歲的哥哥李升財,放學后經常會到廣場售賣陀螺貼補家用,大家都叫她“陀螺女孩”。幾年前,爸爸在工地干活時從高處跌落,造成了腦部和腿部的嚴重受傷,失去了勞動能力。而更讓兄妹倆沒有想到的是,媽媽在不久后也離開了這個家。于是,兄妹倆便擔起了照顧爸爸的責任。 

李家幫

      李家幫是一個被收養來的孩子,全家三口人,奶奶雙目失明;父親患股骨頭壞死,喪失勞動能力,平時只能依靠拄雙拐行走。這樣的家境,年僅12歲的小家幫勇敢地撐起了這個家。 

娜迪熱·艾買爾

      娜迪熱·艾買爾江,女,維吾爾族,共青團員,2001年9月出生。
      娜迪熱是個品學兼優的好學生,年紀不大的她卻非常懂事。她見小區里,有一位80多歲的漢族老奶奶患有嚴重的風濕性關節炎,行動不便,無人照顧,便征得家人的同意,主動承擔起了照顧這位孤寡老人的義務。夏天她陪奶奶一起在樓前散步,冬天在家里下跳棋、講笑話,奶奶教她說漢語,她給奶奶教維吾爾語。每到春節、中秋、古爾邦節、肉孜節等節日,她都會陪著老人一起過節、一起包粽子、包餃子、炸馓子、嘗月餅。在學校舉行的“綻放民族團結之花”藝術節上,熱迪娜主動擔任起了輔導320名同學集體學跳“刀郎·麥西來甫”的任務,她犧牲自己的課余時間幫助漢族同學熟悉音樂節拍、糾正舞蹈動作。

遵義市中華美德文化傳播協會 版權所有

地址:遵義市紅花崗區丁字口中山醫院二樓    聯系電話:13984979998    郵箱:827838515@QQ.com

黔ICP備15014843號

官方微信
聯系我們
在線留言
全黄色免费噜噜|狠狠cao丝袜免费视频|最新在线黄片观看|毛片在线观看高清无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