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聯系我們
歡迎訪問遵義市中華美德文化傳播協會官方網站 (2015-9-13)
當前位置:首頁>文章>敬業奉獻模范

敬業奉獻模范

第六屆全國敬業奉獻模范

2020年4月29日  閱讀次數:2461
第六屆全國敬業奉獻道德模范(18名)

1.王家元,四川省宜賓市筠連縣騰達鎮黨委副書記、春風村黨支部書記

      王家元,男,1967年11月生,全國勞動模范。2006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大專文化。
      王家元同志善于抓班子帶隊伍,敢闖敢干。他大力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短短6年時間內,實現了“組組通水泥路、戶戶通便民路、家家用沼氣、人人飲用自來水”,新建了一個600平方米的農民體育文化廣場,村容村貌明顯改觀。他著力調整產業結構,成立李子、花卉苗木和良繁茶葉3個專業合作社,采取“支部+協會+農戶”和“支部+公司+基地+農戶”的模式實行產業化經營,依托特色產業,大力發展農家旅游業,使本村農民人均純收入從2004年的1800元提高到2012年的9096元。為提升村社干部能力水平,他多次墊資組織黨員、村組干部外出參觀考察。

2.毛臘生,貴州航天風華精密設備有限公司技術人員

      毛臘生,男,漢族,1956年出生,現為中國航天科工第十研究院有色合金鑄造高級技師。
      40年來,僅有初中學歷的毛臘生懷揣“匠心”,用滿腔熱情去“讀懂”冰冷的砂子;扎根一線,用勤奮進取書寫著航天工人的精彩篇章;執著信念,用聰明才智鑄造起強大國防的基石。他參與生產的系列型號導彈,4次亮相國家閱兵儀式。

3.甘科偉(壯族)生前系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公安局禁毒支隊民警

      甘科偉(1980年9月-2017年1月15日),男,壯族,1980年9月出生,中共黨員,生前為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公安局禁毒支隊情報大隊民警。2017年1月15日,因病逝世,終年37歲。2017年7月5日甘科偉被追授“全國公安系統二級英雄模范”稱號。
      甘科偉是情報科研“最強大腦”,“努力到無能為力,拼搏到感動自己”是他的座右銘。在禁毒工作中,他始終戰斗在打擊犯罪、掃除毒害第一線,創造一系列信息導偵、科技破案的新戰術戰法,參與破獲特大毒品犯罪案件137起,用生命詮釋緝毒警察的熱血忠誠。


4.寧允展,中車青島四方機車車輛股份有限公司高級技師

      寧允展,男,1972年出生,中共黨員,南車青島四方機車車輛股份有限公司車輛鉗工高級技師,中國南車技能專家。
      他是高鐵首席研磨師,國內第一位從事高鐵轉向架“定位臂”研磨的工人,也是這道工序最高技能水平的代表,被同行稱為“鼻祖”,從他和他的團隊手中研磨的轉向架裝上了673列高速動車組,奔馳9億多公里,相當于繞地球2萬多圈。他執著于創新研究,主持的多項課題和發明的多種工裝每年可為公司節約創效近300萬元。

5.戎鵬強,內蒙古北方重工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防務事業部工人

      戎鵬強,男,漢族,1965年11月生,中共黨員,內蒙古北方重工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防務事業部工人。
      戎鵬強是一名火炮炮管生產線上的深孔鏜工,在坦克新型火炮、新型海炮、超長徑比深孔產品等科研項目中,成功解決加工變形、震動、出口偏等技術難題,突破高強度合金深孔加工技術,書寫深孔鏜領域“工匠制造”傳奇。

6.許啟金,國網安徽省電力公司宿州供電公司輸電運檢室帶電作業班副班長

      許啟金,男,漢族,1963年6月生,中共黨員,國網安徽省電力公司宿州供電公司輸電運檢室帶電作業班副班長。曾榮獲全國勞動模范、全國技術能手、安徽省道德模范等稱號,榮登“中國好人榜”。
      許啟金立足崗位不懈鉆研、勇于創新,從只有高中文化的底子成長為國家電網公司生產技能專家,5項技術創新成果獲國家(實用新型)專利。先后研制出“輸電線路角鋼吊點卡具”等7項國家專利,2003年成為送電線路工高級技師,2011年成為國家電網公司生產技能專家,2016年成為“全國技術能手”。2016年4月26日,在合肥召開的知識分子、勞動模范、青年代表座談會上,許啟金向習近平總書記匯報了創新工作成效。他30多年堅守一線的“釘釘子”精神得到總書記的肯定。

7.農加貴(壯族)云南省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廣南縣蓮城鎮落松地小學教師

      農加貴,男,壯族,1966年5月生,中共黨員,云南省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廣南縣蓮城鎮落松地小學教師。2016年6月5日入選全省優秀共產黨員擬表彰對象名單。中央電視臺”2014年尋找最美鄉村教師活動“的特別關注鄉村教師”獲得者。
      農加貴,是一位中等身材,黑黑瘦瘦,臉上時常掛著憨厚笑容的中年男子。落松地村占地面積6畝,全村加上學前班,有三個年級,共21名學生,農加貴是學校唯一的老師。28年了,他就沒有離開過這所學校。

8.蘇鴻熙,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原胸心外科主任

      蘇鴻熙,(1915—2018年7月31日),心血管外科學專家,一級教授,博士生導師,第六屆全國政協常務委員會委員。1943年畢業于中央大學醫學院,1949年赴美國留學。曾任附屬一院胸外科主任,解放軍總醫院胸外科主任。在心血管外科學領域有多項開拓性貢獻,是我國心血管外科學開拓者之一。2018年7月31日,蘇鴻熙病故,享年104歲。
      國際上體外循環的研究和應用經過了漫長的實驗研究階段,1953年美國安全應用于臨床。為了追趕世界先進水平,蘇教授回國后,于當年5月在國內首次應用人工心肺機進行體外循環動物實驗,1958年6月在中國首次成功應用人工心肺機體外循環下行先天性室間隔缺損修補術。在擔任學會工作期間,先后負責組織了三次大型國際胸心血管外科和體外循環學術會議,進行了廣泛學術交流,既學到了國外先進經驗,又打開了國際交流渠道,且為中、青年出國學習架好了橋梁,先后被中國當代名人錄、英國劍橋和美國傳記中心納入其傳記,后者并授與《有卓越貢獻證書》。


9.張超,生前系中國人民解放軍92950部隊一級飛行員

      張超,男,漢族,湖南岳陽人,1986年8月出生,2004年9月入伍,2009年5月入黨,海軍少校軍銜,生前為92950部隊一級飛行員。
      2016年4月27日,張超駕駛殲—15戰機進行陸基模擬著艦訓練時,飛機接地后突發電傳故障,機頭急劇大幅上仰。危急關頭,他首先選擇推桿全力挽救戰機,直至飛機幾乎垂直于地面才被迫跳傘,錯過跳傘最有利時機,墜地受重傷后經搶救無效壯烈犧牲,用4.4秒的生死一搏譜寫了激蕩海天的人生壯歌。
      2016年11月5日,習主席簽署命令,追授張超烈士“逐夢海天的強軍先鋒”榮譽稱號。2016年中宣部授予“時代楷!睒s譽稱號。2017年2月,張超獲評“感動中國2016年度人物”。


10.姜妍(滿族)遼寧省沈陽鼓風機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設計院副總工程師

       姜妍是沈陽鼓風機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設計院副總工程師,是我國百萬噸級乙烯壓縮機設計研制的“第一人”。2006年,國家將百萬噸級乙烯成套設備列為國產化攻關重點項目,姜妍被推上技術攻關的最前線。2011年2月22日,姜妍見證了中國首臺百萬噸級乙烯壓縮機試車成功,在世界化工裝備領域的“珠峰”上莊嚴地刻上了兩個耀眼的大字——中國。


11.姚玉峰,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眼科主任

      姚玉峰,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眼科主任、教研室主任、眼科學教授、博士生導師、醫學博士(畢業于日本大阪大學醫學部)、浙江省跨世紀學科帶頭人(‘151’人才)、中華醫學會浙江省眼科分會委員,美國視覺及眼科研究會終身會員,美國眼科科學院會員,日本大阪大學醫學部客座研究員,《美國中華眼科雜志》編委,日本眼科學會會員,日本角膜病學會會員。
      浙江省跨世紀學科帶頭人‘151’一層次人才。兼任中華醫學會眼科學分會青年委員、中華醫學會眼科學分會角膜病學組委員、中國醫師協會眼科分會委員、浙江省眼科學會副主任委員、美國視覺及眼科研究協會(ARVO)終身會員、美國眼科科學院(AAO)國際會員、國際眼表學會會員。
      1984年畢業于浙江醫科大學之后,于1992年至1997年留學日本大阪大學醫學部,在田野保雄教授和大橋裕一教授的指導下,從事角膜病的基礎和臨床研究,獲醫學博士學位。


12.駱抗先,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主任醫師、教授

      駱抗先,男,浙江諸暨人。1931年8月生,1951年9月參加工作,中共黨員,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感染內科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內著名的傳染病學專家,曾任南方醫院感染內科主任和全軍傳染病學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
      駱抗先,傳染病學專家。長期致力于傳染病特別是乙型病毒性肝炎的臨床、研究和教學。擔任全軍醫學科學技術委員會委員、全軍傳染病專業學術委員會主任委員,以及國內外九家專業學術雜志編委。完成病毒性肝炎方面的軍隊八五、九五攻關課題及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課題。論文130余篇,獨立編寫和主編專著各一部。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軍隊科技進步二等獎3項。曾榮立三等功6次。曾被評為“全軍優秀教師”,被授予首屆“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稱號及總后勤部“精神文明服務十佳先進個人”稱號,當選為總后勤部“科學技術一代名師”,中央軍委授予二等功,被評為總政治部“全軍院校教書育人優秀教員”,榮獲“全國優秀教師”和總后勤部“育才獎”。


13.高鳳林,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一院首都航天機械公司高鳳林班組組長

      高鳳林,男,漢族,1962年3月生,河北東光人,1991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80年9月參加工作,大學學歷,學士學位,高級技師,全國勞動模范,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全國國防科技工業系統勞動模范,全國道德模范,全國技術能手,首次月球探測工程突出貢獻者,中華技能大獎獲得者,中國質量獎獲獎者,2009年獲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2018年“大國工匠年度人物”。 2019年9月25日,高鳳林獲“最美奮斗者”個人稱號。
      多年來高鳳林同志共攻克難關96項之多,1994年以最佳焊縫成型第一個完成美國ABS焊接取證認可,受到美國船檢官員的稱贊并被首推該試件為工藝評定試件。并多次作為廠、院、北京市焊接教練、集團公司命題組長、參加全國比賽,并取得好成績。著有論文多篇分別發表于《航天制造技術》、《航天產品應用焊接技術》等刊物。由于貢獻突出,其事跡多次被收入《中華名人錄》、《當代人才》、《國際人才》等期刊和中央臺《實話實說》、《焦點訪談》等節目。授課260課時以上,帶徒17名。在鉆研業務的同時,高鳳林注意提高文化素質,進修本科畢業并獲得學士學位。他還積極參與黨、團、工會等工作,先后擔任過團支部書記、黨支部青年委員、組織委員、工會分會主席等職,并以自身的表率帶動影響青年團員和廣大職工群眾。自參加工作以來,安心一線工作,多次謝絕了外界高薪聘請,工作加班加點、任勞任怨、刻苦鉆研、技術精益求精,是公司青年尤其是青年工人的楷模。


14.黃大年,生前系吉林大學新興交叉學部學部長

      黃大年(1958年8月28日—2017年1月8日),男,漢族,廣西南寧人,國際知名戰略科學家、中國著名的地球物理學家。曾任吉林大學新興交叉學科學部首任部長,地球探測科學與技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黃大年的主要研究方向為超高精密機械和電子技術、納米和微電機技術、高溫和低溫超導原理技術、冷原子干涉原理技術、光纖技術和慣性技術;刂袊,黃大年被選為“深部探測關鍵儀器裝備研制與實驗項目”的負責人。在黃大年團隊的努力下,中國的超高精密機械和電子技術、納米和微電機技術、高溫和低溫超導原理技術、冷原子干涉原理技術、光纖技術和慣性技術等多項關鍵技術進步顯著,快速移動平臺探測技術裝備研發也首次攻克瓶頸,突破了中國以外國家的封鎖。黃大年帶領團隊創造了多項“中國第一”,為中國“巡天探地潛!碧钛a多項技術空白,為深地資源探測和國防安全建設作出了突出貢獻。


15.黃旭華,中船重工719研究所名譽所長

      黃旭華,1924年2月24日出生于廣東省汕尾市海豐縣田墘鎮,中國核潛艇之父 ,原籍廣東省揭陽市揭東區玉湖鎮新寮村,交通大學1949屆校友,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研究員、名譽所長 ,中國第一代攻擊型核潛艇和戰略導彈核潛艇總設計師。開拓了中國核潛艇的研制領域, 1994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湖北省科協榮譽委員,曾任前中國船舶工業總公司719研究所副總工程師、副所長、所長兼代理黨委書記、以及核潛艇工程副總設計師、總設計師、研究員、高級工程師等職。
      2014年1月,黃旭華當選中國中央電視臺2013年度感動中國十大人物。2017年10月25日,獲2017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成就獎。11月9日,獲得第六屆全國道德模范敬業奉獻類獎項。
黃旭華為中國核潛艇事業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在核潛艇水下發射運載火箭的多次海上試驗任務中,作為核潛艇工程總設計師、副指揮,開拓了中國核潛艇的研制領域,被譽為中國核潛艇之父。
2020年1月10日,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16.廖俊波,生前系福建省南平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兼武夷新區黨工委書記

      廖俊波(1968年8月-2017年3月18日),男,漢族,1968年8月出生,福建浦城人,1990年8月參加工作,1992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中央黨校研究生學歷。 廖俊波同志生前是福建省南平市委常委、副市長,武夷新區黨工委書記,曾任政和縣縣委書記,2015年6月被中央組織部授予“全國優秀縣委書記”稱號。2017年3月18日,廖俊波同志在趕往武夷新區主持召開會議途中不幸發生車禍,因公殉職。
      2017年6月6日,中共中央追授廖俊波同志“全國優秀共產黨員”稱號;20日,中宣部追授廖俊波"時代楷模"榮譽稱號,廖俊波榮獲全國優秀縣委書記、全國優秀共產黨員等稱號。 11月9日,獲得第六屆全國道德模范敬業奉獻類獎項。
      2018年3月1日,被評為感動中國2017年度人物。


17.譚清泉,中國人民解放軍96733部隊84分隊高級工程師

      譚清泉,男,漢族,湖南湘陰人,1956年9月出生,1976年3月入伍,1977年3月入黨,1981年7月畢業于第二炮兵技術學院(第二炮兵工程大學前身),本科學歷,專業技術四級,中國人民解放軍專業技術少將軍銜。榮獲“礪劍先鋒”、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等稱號,榮立二等功2次、三等功6次,F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火箭軍某旅技術室高級工程師。
      譚清泉入伍41年來,始終胸懷對黨絕對忠誠的堅定信念,刻苦鉆研導彈技術,關鍵時刻勇挑重擔。2011年,他身患癌癥后依然堅守戰位、忘我工作,為戰略導彈事業作出重大貢獻。譚清泉把練就過硬專業技術、擁有看家本領當作職責本分。他精通某型導彈五大專業,2次被評為導彈專家,先后提出10多項技術改進方案,破解200多個技術難題,研發模擬訓練裝備80多(臺)件,有4項科研成果獲得軍隊科技進步獎。2003年8月,他率先提出在發射陣地完成技術陣地測試訓練內容,總結的方案比原設計流程減少近一半時間。2012年,旅首次組織某種危險系數極高的操作訓練,他主動請纓,帶領技術骨干夜以繼日奮戰3個多月,解決了一大批技術難題。譚清泉嚴謹細致、一絲不茍,經他把關的實彈發射任務,沒有發生過一次差錯疏漏,被譽為導彈發射場上的“裝備神醫”“定海神針”。


18.薛瑩,航空工業西飛國航廠鉚裝鉗工

      薛瑩,女,漢族,遼寧大連人,1973年8月生,在職大學學歷,技師,2004年1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92年12月參加工作,F任航空工業西安飛機工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國際航空部件廠班長。2019年9月25日,被評選為“最美奮斗者”。
      薛瑩從事國際合作產品生產25年來,對工作秉持認真負責的職業態度,勇于創新創造、積極主動細致,具有精湛的飛機裝配技能和較強的班組管理能力。以她的名字命名的“薛瑩班”,承擔著波音737—700垂直尾翼可卸前緣組件的裝配任務。
      工作中,薛瑩堅守“讓世界享受中國人的航空制造”的使命,推行“班組管理制度化、生產過程精細化、現場管理精益化、班組氛圍和諧化、班組工作快樂化”班組工作法,堅持勤于學習、刻苦鉆研。她帶領全體組員改進操作方法、工藝流程,實行精益制造等百余項創造創新,啃下一塊又一塊硬骨頭。波音公司代表提出攻關課題,她帶領攻關小組,反復拆裝實驗,一天在5臺不同工裝上抬上抬下10余次,通過40個日夜的實驗,達到了用戶質量要求,實現了“用一個手指的力量就能把前緣裝配到垂尾上”的目標,贏得波音公司“用戶滿意員工證書”。

遵義市中華美德文化傳播協會 版權所有

地址:遵義市紅花崗區丁字口中山醫院二樓    聯系電話:13984979998    郵箱:827838515@QQ.com

黔ICP備15014843號

官方微信
聯系我們
在線留言
全黄色免费噜噜|狠狠cao丝袜免费视频|最新在线黄片观看|毛片在线观看高清无码